那達慕節風俗習慣: “那達慕”,蒙語意為娛樂或遊戲,是蒙古族喜慶豐收或歡度節日的盛大聚會。作為蒙古族重要的傳統節日,那達慕是以摔跤、射箭、賽馬、歌舞等娛樂遊藝專案為主要內容的集會。那達慕在蒙古人的心目中是古老而神聖的。那達慕大會的氣氛隆重而熱烈,充滿著濃厚的民族傳統色彩。隨著時代的進步,那達慕又充實了更為廣泛的、具有時代特徵的內容,已發展成為一種集祭祀慶祝、體育競技、文化娛樂、經貿交流為一體的廣大牧民的盛會。 中國境內的蒙古族主要聚居於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青海、甘肅、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區的蒙古族自治州、縣。據2000年第五次全華人口普查統計,蒙古族人口為581.39萬人,使用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語族,分三種方言。現在通用的文字是13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的,經過本民族語言學家多次改革,已經規範化的蒙古文。 1206年,鐵木真在各部落聚會上被推戴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1162—1227),建立了蒙古國。蒙古國的建立,對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義。從此,中國北方第一次出現了統一各個部落而成的強大、穩定和不斷髮展的民族——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從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後建立橫跨歐亞的龐大帝國;在西征的同時,又揮師南下,歷經七十餘年征戰,統一了中國,建立元朝。 早在13世紀初,蒙古族的首領們就舉行規模較大的那達慕。據史料記載,成吉思汗在征服花剌子模後,曾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那達慕大會,主要進行射箭比賽。後來,隨著蒙古部落的逐漸強大,各部落在舉辦那達慕時,大都進行以射箭、賽馬、摔跤(俗稱蒙古“男兒三藝”)為主要內容的競技比賽,並逐步成為傳統那達慕競技的固定形式。興安地區的那達慕,在開幕、競技等內容上保持了傳統的習俗和內容。在那達慕開始時,要舉行聲勢浩大的獻禮活動,並由蒙古族長者或地方官員朗誦祝頌詞。 那達慕一般在每年夏末秋初舉行。從季節上看,夏末秋初草原上水草豐美、牛羊肥壯,正是家畜輸出和貿易交流的旺季,因而那達慕又是蒙古族慶祝豐收的節日。從民族習俗上說,七八月份又是蒙古族傳統習俗中“招福”的季節,在這一時節舉行那達慕,表達著蒙古族人招福祈祥的心願。 在傳統的那達慕大會上,主要進行摔跤、射箭、賽馬三項比賽。 摔跤,是蒙古族民間流傳最廣、也是蒙古族人最喜好的一種遊戲。在古代,大草原上常以這種形式選拔英雄,蒙古貴族也常以這種形式選擇女婿,因為在蒙古人的心目中,摔跤不僅是力量的展現,同時也是智力的較量。在摔跤時,競技的勇士們身著釘滿銀釘、用牛皮製成的緊身背心,脖子上戴著紅、黃、藍三色綢布條做成的項圈,腳蹬蒙古靴,神情自信傲然,跳著鷹步舞,唱著雄渾高亢的出征歌出場,使出渾身解數,捉對較技,場面熱烈壯觀,精彩紛呈。 那達慕大會另一個重要專案是射箭比賽。弓箭最初是蒙古人的狩獵工具,後來用於部落戰爭。成吉思汗就是憑藉他疾風驟雨般的騎射軍隊開闢、統一了他的疆域,《元史》即稱蒙古族“用弓馬之利得天下”。蒙古人自古崇尚弓箭,喜好騎射,把它視為男子漢的象徵和標誌,當作他們隨身攜帶的武器和吉祥物。所以射箭成了那達慕大會的主要比賽內容。比賽時,只見一個個驍勇善射的勇士身著窄袖緊身袍,飛騎張弓搭箭,數發勁弩枝枝直中靶心,令人眼界大開。 賽馬是那達慕大會上最牽動人心的節目。由於過去蒙古族大都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所以馬成了這種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支撐,行軍打仗、狩獵遊牧、商貿交流甚至食品都離不開馬。正是基於這種生產生活的需要,蒙古人從小就開始練習馬術,精湛的馭馬之術是每一個蒙古人特別是蒙古男人的生存之本。蒙古族素有“馬背民族”之稱。在這樣的生產生活實踐基礎上產生了賽馬活動,並逐漸演變為一種民族體育、娛樂專案。 到了清代,那達慕逐步變成了官辦的、有組織、有目的的遊藝活動,半年、一年或兩年舉行一次,對競技優勝者分別給予馬、駱駝、牛、羊和磚茶、綢緞等物品的獎勵。 在傳統的那達慕大會上,通常還要進行大規模的祭祀活動。不過時至今天,這些祭祀大多隻是象徵性地舉行個儀式罷了。如今的那達慕已真正成為廣大牧民自己的盛會,已不僅僅是原來的吃喝玩樂,由於融入了鮮明的時代色彩,其內容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豐富和發展。每逢那達慕,牧民們便穿上節日的盛裝,從四面八方湧向大會會場。綠色寬廣的草原上,彩旗飄揚,車水馬龍,場面極其壯觀。牧民們喝馬奶酒、唱草原歌、吃烤全羊、彈馬頭琴,通宵載歌載舞,讓人體驗到的是真正的古樸熱情和暢快奔放。可以說,今天的那達慕大會已經發展成草原勞動人民慶豐收、慶團結、慶勝利的歡樂節日盛會;發展成以民族體育比賽為主,兼有文化娛樂、藝術欣賞、資訊交流、經濟貿易等內容的多功能的文化體育盛會。
那達慕節風俗習慣: “那達慕”,蒙語意為娛樂或遊戲,是蒙古族喜慶豐收或歡度節日的盛大聚會。作為蒙古族重要的傳統節日,那達慕是以摔跤、射箭、賽馬、歌舞等娛樂遊藝專案為主要內容的集會。那達慕在蒙古人的心目中是古老而神聖的。那達慕大會的氣氛隆重而熱烈,充滿著濃厚的民族傳統色彩。隨著時代的進步,那達慕又充實了更為廣泛的、具有時代特徵的內容,已發展成為一種集祭祀慶祝、體育競技、文化娛樂、經貿交流為一體的廣大牧民的盛會。 中國境內的蒙古族主要聚居於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青海、甘肅、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區的蒙古族自治州、縣。據2000年第五次全華人口普查統計,蒙古族人口為581.39萬人,使用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語族,分三種方言。現在通用的文字是13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的,經過本民族語言學家多次改革,已經規範化的蒙古文。 1206年,鐵木真在各部落聚會上被推戴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1162—1227),建立了蒙古國。蒙古國的建立,對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義。從此,中國北方第一次出現了統一各個部落而成的強大、穩定和不斷髮展的民族——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從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後建立橫跨歐亞的龐大帝國;在西征的同時,又揮師南下,歷經七十餘年征戰,統一了中國,建立元朝。 早在13世紀初,蒙古族的首領們就舉行規模較大的那達慕。據史料記載,成吉思汗在征服花剌子模後,曾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那達慕大會,主要進行射箭比賽。後來,隨著蒙古部落的逐漸強大,各部落在舉辦那達慕時,大都進行以射箭、賽馬、摔跤(俗稱蒙古“男兒三藝”)為主要內容的競技比賽,並逐步成為傳統那達慕競技的固定形式。興安地區的那達慕,在開幕、競技等內容上保持了傳統的習俗和內容。在那達慕開始時,要舉行聲勢浩大的獻禮活動,並由蒙古族長者或地方官員朗誦祝頌詞。 那達慕一般在每年夏末秋初舉行。從季節上看,夏末秋初草原上水草豐美、牛羊肥壯,正是家畜輸出和貿易交流的旺季,因而那達慕又是蒙古族慶祝豐收的節日。從民族習俗上說,七八月份又是蒙古族傳統習俗中“招福”的季節,在這一時節舉行那達慕,表達著蒙古族人招福祈祥的心願。 在傳統的那達慕大會上,主要進行摔跤、射箭、賽馬三項比賽。 摔跤,是蒙古族民間流傳最廣、也是蒙古族人最喜好的一種遊戲。在古代,大草原上常以這種形式選拔英雄,蒙古貴族也常以這種形式選擇女婿,因為在蒙古人的心目中,摔跤不僅是力量的展現,同時也是智力的較量。在摔跤時,競技的勇士們身著釘滿銀釘、用牛皮製成的緊身背心,脖子上戴著紅、黃、藍三色綢布條做成的項圈,腳蹬蒙古靴,神情自信傲然,跳著鷹步舞,唱著雄渾高亢的出征歌出場,使出渾身解數,捉對較技,場面熱烈壯觀,精彩紛呈。 那達慕大會另一個重要專案是射箭比賽。弓箭最初是蒙古人的狩獵工具,後來用於部落戰爭。成吉思汗就是憑藉他疾風驟雨般的騎射軍隊開闢、統一了他的疆域,《元史》即稱蒙古族“用弓馬之利得天下”。蒙古人自古崇尚弓箭,喜好騎射,把它視為男子漢的象徵和標誌,當作他們隨身攜帶的武器和吉祥物。所以射箭成了那達慕大會的主要比賽內容。比賽時,只見一個個驍勇善射的勇士身著窄袖緊身袍,飛騎張弓搭箭,數發勁弩枝枝直中靶心,令人眼界大開。 賽馬是那達慕大會上最牽動人心的節目。由於過去蒙古族大都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所以馬成了這種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支撐,行軍打仗、狩獵遊牧、商貿交流甚至食品都離不開馬。正是基於這種生產生活的需要,蒙古人從小就開始練習馬術,精湛的馭馬之術是每一個蒙古人特別是蒙古男人的生存之本。蒙古族素有“馬背民族”之稱。在這樣的生產生活實踐基礎上產生了賽馬活動,並逐漸演變為一種民族體育、娛樂專案。 到了清代,那達慕逐步變成了官辦的、有組織、有目的的遊藝活動,半年、一年或兩年舉行一次,對競技優勝者分別給予馬、駱駝、牛、羊和磚茶、綢緞等物品的獎勵。 在傳統的那達慕大會上,通常還要進行大規模的祭祀活動。不過時至今天,這些祭祀大多隻是象徵性地舉行個儀式罷了。如今的那達慕已真正成為廣大牧民自己的盛會,已不僅僅是原來的吃喝玩樂,由於融入了鮮明的時代色彩,其內容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豐富和發展。每逢那達慕,牧民們便穿上節日的盛裝,從四面八方湧向大會會場。綠色寬廣的草原上,彩旗飄揚,車水馬龍,場面極其壯觀。牧民們喝馬奶酒、唱草原歌、吃烤全羊、彈馬頭琴,通宵載歌載舞,讓人體驗到的是真正的古樸熱情和暢快奔放。可以說,今天的那達慕大會已經發展成草原勞動人民慶豐收、慶團結、慶勝利的歡樂節日盛會;發展成以民族體育比賽為主,兼有文化娛樂、藝術欣賞、資訊交流、經濟貿易等內容的多功能的文化體育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