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45318273341

      地球內部可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3個組成部分.  如何劃分:    地球內部具有同心球層的分層結構,各層的物質組成和物理性質都有變化.地球內部是不能直接觀測的,所以有關地球內部的知識多是間接得來的.例如,根據天文學得)知的地球質量和大地測量所得的地球形狀和大小,可以計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5g/cm³.但是,地表物質的密度小於 2.7 g/cm³ ;因此可以推知地球內部物質的密度要比5.5g/cm³大.根據隕石有石隕石和鐵隕石之分,又由於地球有明顯的內源磁場,因此可以推斷地球內部有一個鐵質的地核.主要根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所顯示出來的各種跡象,證明地球內部可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3 )個組成部分.  各層的結構特徵:  地殼 :地球球層結構的最外層.大陸地殼的厚度一般為35~45千米 ,喜馬拉雅山區的地殼厚度可達70、80千米.1909年莫霍洛維奇根據近震地震波走時確認地殼下介面的存在 ,在此介面以下地震縱波的速度由平均 5.6 km /s突然增至7.8 km /s.這個分介面後人稱之為莫霍介面.大陸地殼一般分為上地殼和下地殼,上地殼較硬,是主要承受應力和易發生地震的層位 ,下 地殼較軟 .海 洋 地殼較薄,一般只有一層,且比大陸地殼均勻.  地幔 :地殼和地核之間的中間層.平均厚度為 2800 餘千米.1914年,B.古登堡根據地震波走時測定地核和地幔之間的分介面深度為2900千米,這個數值相當準確,與新近算得的數值只差15千米.地幔又分為上地幔( 350千米深度以上)和下地幔.上地幔中存在一個地震波的低速層,低速層之上為相對堅硬的上地幔的頂部.通常把上地幔頂部與地殼合稱岩石圈.全球的岩石圈板塊組成了地球最外層的構造 ,地球表層的構造運動主要在岩石圈的範圍內進行.關於地殼均衡的研究認為 ,巖 石圈下 面有一個物質層,其強度較小 ,容許緩慢變形和在水平方向流動.1914年,巴勒爾稱這個物質層為軟流圈.軟流圈概念和地震學中的地幔低速層概念似乎指的是同一個物件,很多人把它們等同起來.板塊大地構造學說認為,岩石圈板塊漂浮在軟流圈之上,可以作大規模的水平向移動.  地核: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鐵 、 鎳元素組成 ,半徑為3480千米 .1936 年 ,萊曼根據透過地核的地震縱波走時,提出地核內還有一個分介面,將地核分為外地核和內地核兩部分.由於外地核不能讓橫波透過,因此推斷外地核的物質狀態為液態.

  • 2 # 使用者6756091753757

    1.地殼:分為上地殼和下地殼。是岩石圈上部次極圈層。

    2.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岩石圈是它的一部分,軟流層以上。地幔多以流體形式的岩漿等物質存在

    3.地核:分為外核和核心。外核是液體的,所以又稱外核液體圈。核心,是固體的,主要由鐵、鎳組成,又稱核心固體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年級語文主題叢書讀後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