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習性】: 石斛喜在溫暖、潮溼、半陰半陽的環境中生長,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氣溼度大於80%、 1月平均氣溫高於8℃的亞熱帶深山老林中生長為佳,對土肥要求不甚嚴格,野生多在疏鬆且厚的樹皮或樹幹上生長,有的也生長於石縫中。產於安徽省霍山縣的霍山石斛是石斛中的極品,由於霍山石斛對生長環境的要求特別苛刻,產量極為稀少。 【簡介】: 石斛蘭(Dendrobium)又名萬丈須、吊蘭、林蘭、金釵華,是蘭科、樹蘭族、單子葉、草本植物,象徵秉性剛強、祥和可親的氣質。石斛蘭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釐米,粗達1.3釐米;節間多少呈倒圓錐形,長2~4釐米,幹後金黃色;葉革質,長圓形,長6~11釐米,寬1~3釐米,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裂,基部具抱莖的鞘;總狀花序從具葉或落了葉的老莖中部以上部分發出,長2~4釐米,具1~4朵花;花序柄長5~15毫米,基部被數枚筒狀鞘。石斛蘭也是一種藥用植物,性味甘淡微鹹、寒,歸胃、腎、肺經,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乾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等病症。 【形態特徵】: 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釐米,粗達1.3釐米,上部多少回折狀彎曲,基部明顯收狹,不分枝,具多節,節有時稍腫大;節間多少呈倒圓錐形,長2~4釐米,幹後金黃色。葉革質,長圓形,長6~11釐米,寬1~3釐米,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裂,基部具抱莖的鞘。總狀花序從具葉或落了葉的老莖中部以上部分發出,長2~4釐米,具1~4朵花;花序柄長5~15毫米,基部被數枚筒狀鞘;花苞片膜質,卵狀披針形,長6~13毫米,先端漸尖;花梗和子房淡紫色,長3~6毫米;花大,白色帶淡紫色先端,有時全體淡紫紅色或除唇盤上具1個紫紅色斑塊外,其餘均為白色;中萼片長圓形,長2.5~3.5釐米,寬1~1.4釐米,先端鈍,具5條脈;側萼片相似於中萼片,先端銳尖,基部歪斜,具5條脈;萼囊圓錐形,長6毫米;花瓣多少斜寬卵形,長2.5~3.5釐米,寬1.8~2.5釐米,先端鈍,基部具短爪,全緣,具3條主脈和許多支脈;唇瓣寬卵形,長2.5~3.5釐米,寬2.2~3.2釐米,先端鈍,基部兩側具紫紅色條紋並且收狹為短爪,中部以下兩側圍抱蕊柱,邊緣具短的睫毛,兩面密佈短絨毛,唇盤中央具1個紫紅色大斑塊;蕊柱綠色,長5毫米,基部稍擴大,具綠色的蕊柱足;藥帽紫紅色,圓錐形,密佈細乳突,前端邊緣具不整齊的尖齒。花期4~5月。 【地域分佈】: 產臺灣、安徽(霍山太平)、湖北南部(宜昌)、香港、海南(白沙)、廣西西部至東北部(百色、平南、興安、金秀、靖西)、四川南部(長寧、峨眉山、樂山)、貴州西南部至北部(赤水、習水、羅甸、興義、三都)、雲南東南部至西北部(富民、石屏、滄源、勐臘、勐海、思茅、怒江河谷、貢山一帶)、西藏東南部(墨脫)。分佈於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泰國、寮國、越南。模式標本採自雲南(西北部)。 【主要成分】: 石斛:含石斛鹼、石斛胺、石斛次鹼、石斛星鹼、石斛因鹼、6-羥石斛星鹼,尚含粘液質、澱粉。 細莖石斛:含石斛鹼、石斛胺及N-甲基石斛鹼(季銨鹽)。 羅河石斛:含石斛寧鹼。 【主要價值】: 幹石斛:取乾燥的石斛,用水泡約至八成透,燜潤,除去殘根及黑枝,切段,撞去薄膜,曬乾。 鮮石斛:臨用時剪下,搓去膜質葉鞘,洗淨,剪段。 【觀賞價值】: 從外觀上看,石斛蘭構造獨特的“斛”狀花形,以及斑讕多變的色彩,都給人熱烈、亮麗的感覺.對石斛蘭的欣賞,國際上習慣用百分制來作衡量,具體為:花形30分,花色30分,其他特徵40分。用統一的標準對原種種類極多而富於變化的石斛進行鑑賞,現將其分成兩大類:一是金釵石斛的雜種類,多在春季開花.要求花朵渾圓、豐滿,以蕊柱基部為圓心,各瓣片組成一個周圓;萼片、花瓣、唇瓣之間排列成一個等邊三角形的為好;萼片應寬闊,花瓣應上揚或呈拱門形,邊緣應起縐或呈波狀;唇瓣應與花瓣比例適當,下部寬闊、舒坦,左右對稱,邊緣應有縐;從側面看,花應成一平面,特別是唇瓣應向下彎,忌直角伸出;花色明朗亮麗,如有變化,應給人和諧之感,忌有脫色、潑斑;花瓣、萼片質地應為蠟質或絨質狀,花梗要強壯、高挺。以充分託舉各花朵。二是蝴蝶石斛的雜種類,多在秋季開花.要求花形豐滿開展,萼片排列成等邊三角形,上萼片較側萼片稍寬大,花瓣寬、平而佈滿萼片空隙,其中脈以平坦為優;花色以鮮明為佳,若帶色斑,應優美悅目,唇瓣的色彩、色斑要醒目;花序隨親本系統有差異,以彎拱形為優,花朵排列須疏密適中,以充分展示各花朵的美麗。
【生長習性】: 石斛喜在溫暖、潮溼、半陰半陽的環境中生長,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氣溼度大於80%、 1月平均氣溫高於8℃的亞熱帶深山老林中生長為佳,對土肥要求不甚嚴格,野生多在疏鬆且厚的樹皮或樹幹上生長,有的也生長於石縫中。產於安徽省霍山縣的霍山石斛是石斛中的極品,由於霍山石斛對生長環境的要求特別苛刻,產量極為稀少。 【簡介】: 石斛蘭(Dendrobium)又名萬丈須、吊蘭、林蘭、金釵華,是蘭科、樹蘭族、單子葉、草本植物,象徵秉性剛強、祥和可親的氣質。石斛蘭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釐米,粗達1.3釐米;節間多少呈倒圓錐形,長2~4釐米,幹後金黃色;葉革質,長圓形,長6~11釐米,寬1~3釐米,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裂,基部具抱莖的鞘;總狀花序從具葉或落了葉的老莖中部以上部分發出,長2~4釐米,具1~4朵花;花序柄長5~15毫米,基部被數枚筒狀鞘。石斛蘭也是一種藥用植物,性味甘淡微鹹、寒,歸胃、腎、肺經,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乾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等病症。 【形態特徵】: 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釐米,粗達1.3釐米,上部多少回折狀彎曲,基部明顯收狹,不分枝,具多節,節有時稍腫大;節間多少呈倒圓錐形,長2~4釐米,幹後金黃色。葉革質,長圓形,長6~11釐米,寬1~3釐米,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裂,基部具抱莖的鞘。總狀花序從具葉或落了葉的老莖中部以上部分發出,長2~4釐米,具1~4朵花;花序柄長5~15毫米,基部被數枚筒狀鞘;花苞片膜質,卵狀披針形,長6~13毫米,先端漸尖;花梗和子房淡紫色,長3~6毫米;花大,白色帶淡紫色先端,有時全體淡紫紅色或除唇盤上具1個紫紅色斑塊外,其餘均為白色;中萼片長圓形,長2.5~3.5釐米,寬1~1.4釐米,先端鈍,具5條脈;側萼片相似於中萼片,先端銳尖,基部歪斜,具5條脈;萼囊圓錐形,長6毫米;花瓣多少斜寬卵形,長2.5~3.5釐米,寬1.8~2.5釐米,先端鈍,基部具短爪,全緣,具3條主脈和許多支脈;唇瓣寬卵形,長2.5~3.5釐米,寬2.2~3.2釐米,先端鈍,基部兩側具紫紅色條紋並且收狹為短爪,中部以下兩側圍抱蕊柱,邊緣具短的睫毛,兩面密佈短絨毛,唇盤中央具1個紫紅色大斑塊;蕊柱綠色,長5毫米,基部稍擴大,具綠色的蕊柱足;藥帽紫紅色,圓錐形,密佈細乳突,前端邊緣具不整齊的尖齒。花期4~5月。 【地域分佈】: 產臺灣、安徽(霍山太平)、湖北南部(宜昌)、香港、海南(白沙)、廣西西部至東北部(百色、平南、興安、金秀、靖西)、四川南部(長寧、峨眉山、樂山)、貴州西南部至北部(赤水、習水、羅甸、興義、三都)、雲南東南部至西北部(富民、石屏、滄源、勐臘、勐海、思茅、怒江河谷、貢山一帶)、西藏東南部(墨脫)。分佈於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泰國、寮國、越南。模式標本採自雲南(西北部)。 【主要成分】: 石斛:含石斛鹼、石斛胺、石斛次鹼、石斛星鹼、石斛因鹼、6-羥石斛星鹼,尚含粘液質、澱粉。 細莖石斛:含石斛鹼、石斛胺及N-甲基石斛鹼(季銨鹽)。 羅河石斛:含石斛寧鹼。 【主要價值】: 幹石斛:取乾燥的石斛,用水泡約至八成透,燜潤,除去殘根及黑枝,切段,撞去薄膜,曬乾。 鮮石斛:臨用時剪下,搓去膜質葉鞘,洗淨,剪段。 【觀賞價值】: 從外觀上看,石斛蘭構造獨特的“斛”狀花形,以及斑讕多變的色彩,都給人熱烈、亮麗的感覺.對石斛蘭的欣賞,國際上習慣用百分制來作衡量,具體為:花形30分,花色30分,其他特徵40分。用統一的標準對原種種類極多而富於變化的石斛進行鑑賞,現將其分成兩大類:一是金釵石斛的雜種類,多在春季開花.要求花朵渾圓、豐滿,以蕊柱基部為圓心,各瓣片組成一個周圓;萼片、花瓣、唇瓣之間排列成一個等邊三角形的為好;萼片應寬闊,花瓣應上揚或呈拱門形,邊緣應起縐或呈波狀;唇瓣應與花瓣比例適當,下部寬闊、舒坦,左右對稱,邊緣應有縐;從側面看,花應成一平面,特別是唇瓣應向下彎,忌直角伸出;花色明朗亮麗,如有變化,應給人和諧之感,忌有脫色、潑斑;花瓣、萼片質地應為蠟質或絨質狀,花梗要強壯、高挺。以充分託舉各花朵。二是蝴蝶石斛的雜種類,多在秋季開花.要求花形豐滿開展,萼片排列成等邊三角形,上萼片較側萼片稍寬大,花瓣寬、平而佈滿萼片空隙,其中脈以平坦為優;花色以鮮明為佳,若帶色斑,應優美悅目,唇瓣的色彩、色斑要醒目;花序隨親本系統有差異,以彎拱形為優,花朵排列須疏密適中,以充分展示各花朵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