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詩只有兩句“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這兩句,出自元代詩人王實甫的《西廂記·長亭送別》:
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末雲〕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狀元,正是“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旦雲〕君行別無所謂,口占一絕31,為君送行:“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末雲〕小姐之意差矣,張珙更敢憐誰?謹賡32一絕,以剖寸心:“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旦唱〕
白話譯文:
(鶯鶯說)張生,這一去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地回來。(張生說)我這一去一定不費力地考取一個狀元。正是“青天有路終會到,金榜無名誓不回。”
(鶯鶯說)你這一次赴考我沒有什麼相送,吟詩一首,為你送行:“拋棄我的人現在何處?想當初對我那麼親熱。現在卻把原來對我的那份纏綿用來對別人。”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鑑賞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前幾句化用范仲淹《蘇幕遮》詞並取其秋景淒涼的意境。“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霜葉由青變紅,故著一“染”字,淚染霜林,文辭既美,意象又耐人尋味。著一曉字,暗喻霜林的由青轉紅,似乎只經過短短的一夜時間。
這段曲詞和前面那段〔端正好〕相比,在情景的鋪設上是不大相同的。〔端正好〕主要是採用因景生情的手法,以淒涼的暮秋景象來引出鶯鶯的離愁別恨。
〔滾繡球〕這段曲詞,比較多地採用了由情及景的手法,柳絲繫馬兒、疏林掛斜暉、馬慢走車快行、松金釧減玉肌等等所有這些描寫,無不都是由鶯鶯對張生的依戀惜別之情引發出來的。
對鶯鶯內心活動的刻畫,不是依仗蒼白空泛的言詞,而是藉助鮮明生動的形象。作者把天地景物乃至車馬首飾統統拿來,賦予豐富的聯想和誇張,作為表情達意的手段。這就使得抽象的人物感情表現得十分具體真實,細膩動人。
這句詩只有兩句“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這兩句,出自元代詩人王實甫的《西廂記·長亭送別》:
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末雲〕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狀元,正是“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旦雲〕君行別無所謂,口占一絕31,為君送行:“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末雲〕小姐之意差矣,張珙更敢憐誰?謹賡32一絕,以剖寸心:“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旦唱〕
白話譯文:
(鶯鶯說)張生,這一去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地回來。(張生說)我這一去一定不費力地考取一個狀元。正是“青天有路終會到,金榜無名誓不回。”
(鶯鶯說)你這一次赴考我沒有什麼相送,吟詩一首,為你送行:“拋棄我的人現在何處?想當初對我那麼親熱。現在卻把原來對我的那份纏綿用來對別人。”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鑑賞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前幾句化用范仲淹《蘇幕遮》詞並取其秋景淒涼的意境。“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霜葉由青變紅,故著一“染”字,淚染霜林,文辭既美,意象又耐人尋味。著一曉字,暗喻霜林的由青轉紅,似乎只經過短短的一夜時間。
這段曲詞和前面那段〔端正好〕相比,在情景的鋪設上是不大相同的。〔端正好〕主要是採用因景生情的手法,以淒涼的暮秋景象來引出鶯鶯的離愁別恨。
〔滾繡球〕這段曲詞,比較多地採用了由情及景的手法,柳絲繫馬兒、疏林掛斜暉、馬慢走車快行、松金釧減玉肌等等所有這些描寫,無不都是由鶯鶯對張生的依戀惜別之情引發出來的。
對鶯鶯內心活動的刻畫,不是依仗蒼白空泛的言詞,而是藉助鮮明生動的形象。作者把天地景物乃至車馬首飾統統拿來,賦予豐富的聯想和誇張,作為表情達意的手段。這就使得抽象的人物感情表現得十分具體真實,細膩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