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幼年喪父,靠兄嫂撫養成人。韓愈與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患難,感情特別深厚。但成年以後,韓愈四處飄泊,與十二郎很少見面。正當韓愈官運好轉,有可能與十二郎相聚的時候,突然傳來他的噩耗。韓愈悲痛欲絕,寫下這篇祭文。
作者把抒情與敘事結合在一起,聯絡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反覆抒寫他對亡侄的無限哀痛之情。同時,也飽含著自己悽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訴說的口吻寫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數,乃至疑後嗣之成立,極寫內心的辛酸悲痛。第二段寫初聞噩耗時將信將疑,不願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顯得哀婉動人。文章語意反覆而一氣貫注,最能體現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優長,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因而在藝術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成為“祭文中千年絕調”(明代茅坤語)。《古文觀止》評論說:“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蘇軾說:“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當然,這些說法未免帶有誇張的成分,但本文飽含作者對十二郎的滿腔真情,卻是確定無疑的。
作者採用與死者對話的方式,邊訴邊泣,吞吐嗚咽,交織著悔恨、悲痛、自責等種種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間作無窮無盡的長談。如寫聞訃的情景,從“其信然邪”到“未可以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語句重疊,表現其驚疑無定的心理狀態。末尾“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緒激宕,一氣呵成。這一切又都從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韓愈幼年喪父,靠兄嫂撫養成人。韓愈與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患難,感情特別深厚。但成年以後,韓愈四處飄泊,與十二郎很少見面。正當韓愈官運好轉,有可能與十二郎相聚的時候,突然傳來他的噩耗。韓愈悲痛欲絕,寫下這篇祭文。
作者把抒情與敘事結合在一起,聯絡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反覆抒寫他對亡侄的無限哀痛之情。同時,也飽含著自己悽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訴說的口吻寫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數,乃至疑後嗣之成立,極寫內心的辛酸悲痛。第二段寫初聞噩耗時將信將疑,不願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顯得哀婉動人。文章語意反覆而一氣貫注,最能體現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優長,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因而在藝術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成為“祭文中千年絕調”(明代茅坤語)。《古文觀止》評論說:“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蘇軾說:“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當然,這些說法未免帶有誇張的成分,但本文飽含作者對十二郎的滿腔真情,卻是確定無疑的。
作者採用與死者對話的方式,邊訴邊泣,吞吐嗚咽,交織著悔恨、悲痛、自責等種種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間作無窮無盡的長談。如寫聞訃的情景,從“其信然邪”到“未可以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語句重疊,表現其驚疑無定的心理狀態。末尾“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緒激宕,一氣呵成。這一切又都從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