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盡心上

    一、營造環境——為學生營造有利於師生對話的支援性環境所謂支援性環境,就是指能夠接納、容忍不同意見的環境。接納意味著支援和鼓勵,容忍意味著不批判、不壓制,尊重學生直接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之間的認知分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不能分開的,教學需要“溝通”和“合作”。情緒心理學家曼德勒認為:環境刺激引起認識解釋,認識解釋引起喚醒的知覺,喚醒的知覺導致情緒體驗,因此,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環境,就可以使師生之間的對話不僅包括知識方面,還包括情感、態度、行為和價值觀等方面。透過對話不僅使每個學生,尤其是問題學生可以在寬鬆的環境中敞開心扉,還可以使一些自卑的心態轉變成自信,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和促進身心健康成長。

    二、生活資源——利用生活資源,感受真實數學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標準》中指出:“數學是生活的部分,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現實數學世界出發,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並不是“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舊知識”,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新奇的東西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 2 # 象山易學堂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織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身心的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充套件及思維方式的變化,他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

    .因此,在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專職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責任,也需要所有教師的密切配合。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進各課教學中,才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課堂教育中蘊藏著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學科教師可以根據各自學科教學內容的特點,適時、適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學科教學中,開發學生智力和情感,激發學習動機,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 不同的學科有著各自的特點,學科教師可以根據各自特點,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吸引學生注意力,而且可以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在數學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在教學講課之餘,帶領學生做一些有趣的數學遊戲,例如填九宮格,數讀等趣味題目,引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他們意識到數學並不是枯燥無味的數字,而是一門十分靈活多變的學科。也可以給學生講一些數學家的故事。例如,數學王子高斯在小學時候就總結出了等差數列求和公式。在大學時期解決了數百年來未解決的用尺規作圖畫出正十七邊形的問題。告訴學生數學並不是大數學家才研究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讓學生明白數學其實就在身邊。之後,可以進行分組做題的活動,出一些具有趣味而且具有靈活性的題目,讓每一組積極討論,總結各種方法,開闊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學生各自特長,各抒己見,使學生在團體中找到自己的地位與信心,獲得歸屬感,信心,和互幫互助的友愛精神。教師也可以向學生傳授一些學習技巧,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數學學習。開發學生智力和情感,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在課餘時間,教師也可以對個別有特殊學習問題的學生進行學習上的輔導,向他們講述學習中應該注意的問題,讓他們不要產生心理壓力,認真仔細的走好當前的路就好。

    在體育的課堂上,老師可以透過一些體育活動來鍛鍊學生的敏捷和靈活性,也可以介紹一些鍛鍊方法,來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例如,教學生一些放鬆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從緊張焦慮中解脫出來。教導學生利用簡單方便但深入的腹式呼吸,來達到放鬆的心理狀態。腹式呼吸可以透過按摩腹腔的內臟,使副交感神經興奮,進而使人快速進入身心放鬆的狀態。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在考試焦慮中,緩解焦躁、緊張的情緒,使同學能夠儘快恢復輕鬆狀態,更好的面對考試。這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有很大幫助。在英語課上,老師可以教導學生如何快速記憶單詞。比如利用詞根和前後墜來記憶單詞。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學習英語,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有利於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透過講解課本中的人物、古詩古文、名言警句等,教導學生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堅忍不拔,面對困難勇敢堅毅的精神,為學生樹立一個做人的榜樣,和學習的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等等。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婆發現媳婦有情人,要告訴在外打工的兒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