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未來可期dian

    荔枝原產於中國南部,是亞熱帶果樹,常綠喬木,高約10米。

      廣東、海南、福建、四川等地均有野生植株。

      產地爭議  

      關於荔枝從何而來,學界有很大爭議。

      《後漢書·和帝》記載:東漢元興元年,“舊南

      荔枝國畫

      海獻龍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騰阻險,死者繼路”。唐代中書宰相張九齡的《荔枝賦序》稱頌南海荔枝:“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夏季,其實乃熟,狀甚瓊詭,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南海荔枝美味,楊妃貴寵好嗜,唐玄宗不惜民力,詔嶺南特供,令驛馬飛馳傳遞京師,遂成定論。北宋史學大家司馬光所編《資治通鑑》:“妃欲得生荔支,歲命嶺南馳驛致之,比至長安,色味不變”(《唐紀三十一·玄宗天寶五載》)。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經任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白氏《荔枝圖序》中說:“荔枝生巴峽間……夏熟……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甜如醴酪……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若楊妃嗜食的荔枝產自嶺南(約指今廣東、廣西),則距長安有四五千裡之遙,唐代驛傳固然發達,即使因為楊妃所好,特更加速,日行也絕超不過六七百里。所以嶺南荔枝抵達長安,斷不能仍保持新鮮。

      檢諸史料,古來為朝廷進貢荔枝的產地,有嶺南和涪州(位今重慶之東北)兩說。漢唐時人多指自嶺南,而北宋中葉以後人則多說自涪州。這也許是楊妃恃寵日久,惹得當時人怨恨,所以故意指說遠地,以惡其名。

      北宋的蘇東坡有《荔枝嘆》雲:“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北宋蔡襄《荔枝譜》直言“唐天寶,妃子尤愛嗜涪州,歲命驛致”。從史料的原始性而言,當然應從唐人所說,而且漢代也有嶺南貢獻的記載。但從荔枝保鮮的角度看,這又絕不可能。反之如果從近鄰長安的蜀地涪州飛驛到京,則比較合理可行。特別是因為楊貴妃幼年生活於蜀地,《國史補》稱其“生於蜀,好食荔枝”。則她幼時就喜愛的水果更可能是本地所產。考證蜀地物產,原來涪州荔枝早因楊妃而有盛名,宋人范成大《妃子園》小序說:“涪陵荔子(枝),天寶所貢,去州數里所有此園。”範氏《吳船錄》卷下“涪州”條又詳細解說道:“自眉嘉至此,皆產荔枝,唐以涪州任貢,楊太真所嗜,去州數里,有妃子園。”《輿地紀勝》之“涪州古蹟目”則記:“妃子園在州之西,去城十五里,荔枝百餘株,顆肥肉肥,唐楊妃所喜。”

      宋人還進一步考證出,涪州荔枝的確切產地,應該在距州治西北一百多里的樂溫縣。從此地北上唐京,距離約二千里左右,僅是嶺南至長安路途的一半。當地方誌記載,“楊妃嗜生荔枝,詔驛自涪陵,由達州,取西鄉,入子午谷,至長安才三日,色香俱未變。”即從涪陵到達縣,驛馬取西鄉縣,入子午谷至長安,三日之內就能到達,荔枝完全能夠保鮮。

      世紀中葉,《民國地圖集》、《四川人文圖》顯示,由蜀江北岸之長壽縣,有汽車道東北經墊江、梁山、開江(即新寧)、宣漢,北越巴山至子午鎮;而21世紀之初的川南地圖上,也赫然標有自長壽、墊江至梁平,又北至開江及達縣的一條赭黃色高等級公路。這條路正是循唐溫樂經梁山之天寶荔枝道驛傳的路線。

      宋代古樹

      據《楓亭志》載,宋南人陳洪進(楓亭人)有個女兒名叫陳璣,因排行第十八,故別名十八娘。這位出身高貴的姑娘同情民眾疾苦,變賣自己的金釵首飾,幫助老百姓挖掘了一條從楓亭到塗嶺驛坂溪的管道,以灌溉兩岸農田,並在長達十五里的管道兩旁種植了荔枝。這種荔枝香味尤絕,後人十分感激陳璣,為紀念她,就將這種荔枝取名為“十八娘紅”。蘇東坡有詩讚曰:“紅綃白瘦香猶在,想見當年十八娘。”蔡襄也把“十八娘紅”譽為“絳衣仙子”載入其所著述的世界上第一部荔枝學專著《荔枝譜》中。

      泉港的“十八娘紅”已消失。但塗嶺鎮驛坂丘後荔枝栽培歷史悠久。據福建省果樹資源普查隊記錄了一株單名為“蒲”,幹圍3.9米,約八九百年樹齡的老荔枝樹。類似的老樹,尚存有數十株。依此驛坂丘後荔枝應屬北宋所植,即在陳璣生活時代或略晚一段時間。

      主要產地  荔枝原產於中國嶺南,是中國的特產。如今在廣東茂名、湛江、廉江以及海南島均有野生荔枝群落,可作為中國原產地的明證。許多南方城市都自稱“中國荔枝之鄉”。

      據記載,南越王尉佗曾向漢高祖贈送荔枝建立友誼,足見當時廣東已有荔枝。它的栽培迄今為止已長達二千多年的歷史。唐代對四川荔枝多有記述。自從蔡襄的《荔枝譜》(1059)成書以後,福建荔枝也為所重視。廣西和雲南亦盛產荔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創設英語教學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