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是轉基因食品生產的最大障礙,是專家們爭論最多的話題,是消費者最不放心的環節。轉基因食品真的不安全嗎?在《條例》出臺前後,北京大學、中科院等專家對轉基因食品,他們總體的觀點基本一致,即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並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麼可怕。對這個問題可以爭論,但不能因噎廢食,在發展轉基因食品生產的問題上不能裹足不前。
?
北大生命科學學院許崇任教授認為,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擔憂主要有三類:一是轉基因食品裡新出現的成分對消費者有沒有構成威脅,新物質有沒有危險;二是轉基因技術對人以外的生物有無危害,如抗蟲棉作物對人無危害,但棉鈴蟲減少以後,以之為食的其它生物會受到影響,從而危及生物多樣性;三是一些轉基因植物的競爭能力非常強,把原有的其它物種排擠掉,也會使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
當然,說起來,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目前人們擔心最多的。與常規食品比起來,轉基因食品究竟有害無害需要進行評價。許崇任教授認為,凡是經批准生產的轉基因食品,都進行過安全評價,食用是安全的。當然,他也提醒,畢竟人們食用轉基因食品的歷史較短,所以也可能存在不安全性,需要進行長期監測。
中科院遺傳研究所副所長朱禎研究員認為,安全和不安全只是個相對的概念,任何食品都不能說絕對安全和絕對不安全,轉基因技術本身是安全的。中國這次在《條例》中要求轉基因食品上市時必須標識,是為了給消費者選擇權。轉基因食品標識只是為了告訴消費者一個事實,就如同告訴這是豬肉而不是牛肉一樣,不喜歡豬肉的人可以選擇不吃,但不是說豬肉不安全。
朱禎研究員對轉基因食品的發展前景非常樂觀,他甚至說,沒準哪天市場上都是轉基因食品的時候,就只需給少量的非轉基因食品標識一下了。?
專家們在探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上認為,不應該人為地把轉基因食品與"普通"食品分開。而應看經過基因修飾後,形成的轉基因食品的營養成分同常規食品比有何不同,如果沒有則是安全的。
具體地講,實質等同評價原則包括營養學評價(轉基因以後營養成分有無變化)、毒理學評價(食用後是否導致畸形)、過敏性評價(轉基因食品中有無過敏源,一個地區人群長期食用是否安全;基因改變後可能出現新的植物蛋白,可能導致過敏);其次看轉基因食品有沒有造成物種基因物質的改變;第三個原則是看新的基因與原有的基因發生改變後對它本身的新陳代謝有無影響;第四是看食用後,對人胃腸道的微生物群有什麼影響。
轉基因食品是透過遺傳工程改變植物種子中的脫氧核糖核酸,然後把這些修改過的再複合基因轉移到另一些植物種子內,從而獲得在自然界中無法自動生長的植物物種。上世紀 80年代末,科學家們開始把10多年分子研究的成果運用到轉基因食品上,1995年成功地生產出抗雜草黃豆,並在市場上出售。
又經過7年的努力,現在他們利用基因技術已批次生產出抗蟲害、抗病毒、抗雜草的轉基因玉米、黃豆、油菜、土豆、西葫蘆等。目前,轉基因食品的主要產地是美國、加拿大、歐盟、南非、阿根廷等。?
轉基因食品是新事物,大多數人對它瞭解甚少,加之宣傳不夠,使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有懷疑。
國際上,尤其是西歐出現了強烈抵制轉基因食品的潮流。歐盟對轉基因食品的生產和銷售制定了一系列法規,要求基因改變不得超過基因總量的 1%,市場上出售的轉基因食品必須貼標籤,還要求有關國際機構對轉基因食品的無害性及其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科學檢驗。?
對轉基因食品無害性的評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是否有毒性、引起過敏反應、營養或毒性蛋白質的特性、注入基因的穩定性、基因改變引起的營養效果及其他不必要的功能等。
對人類健康而言,專家們認為,主要應審查轉基因食品有無毒性及對環境的影響。?
專家們認為,由於轉基因作物能更好地防治病蟲害,抵禦乾旱,提高產量,營養成分高,因此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到 2015年,全球人口將增至90億,只有提高農業生產率才能滿足人類對食品的需求,而現代生物技術無疑是提高農業生產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們還可利用基因技術生產速生魚類和醫藥工業所需的疫苗等,以滿足人類的生活需要。但專家們也強調,發展轉基因食品必須有嚴格監督、科學檢驗、國際立法,以避免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損害。
安全性是轉基因食品生產的最大障礙,是專家們爭論最多的話題,是消費者最不放心的環節。轉基因食品真的不安全嗎?在《條例》出臺前後,北京大學、中科院等專家對轉基因食品,他們總體的觀點基本一致,即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並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麼可怕。對這個問題可以爭論,但不能因噎廢食,在發展轉基因食品生產的問題上不能裹足不前。
?
北大生命科學學院許崇任教授認為,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擔憂主要有三類:一是轉基因食品裡新出現的成分對消費者有沒有構成威脅,新物質有沒有危險;二是轉基因技術對人以外的生物有無危害,如抗蟲棉作物對人無危害,但棉鈴蟲減少以後,以之為食的其它生物會受到影響,從而危及生物多樣性;三是一些轉基因植物的競爭能力非常強,把原有的其它物種排擠掉,也會使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
當然,說起來,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目前人們擔心最多的。與常規食品比起來,轉基因食品究竟有害無害需要進行評價。許崇任教授認為,凡是經批准生產的轉基因食品,都進行過安全評價,食用是安全的。當然,他也提醒,畢竟人們食用轉基因食品的歷史較短,所以也可能存在不安全性,需要進行長期監測。
?
中科院遺傳研究所副所長朱禎研究員認為,安全和不安全只是個相對的概念,任何食品都不能說絕對安全和絕對不安全,轉基因技術本身是安全的。中國這次在《條例》中要求轉基因食品上市時必須標識,是為了給消費者選擇權。轉基因食品標識只是為了告訴消費者一個事實,就如同告訴這是豬肉而不是牛肉一樣,不喜歡豬肉的人可以選擇不吃,但不是說豬肉不安全。
朱禎研究員對轉基因食品的發展前景非常樂觀,他甚至說,沒準哪天市場上都是轉基因食品的時候,就只需給少量的非轉基因食品標識一下了。?
專家們在探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上認為,不應該人為地把轉基因食品與"普通"食品分開。而應看經過基因修飾後,形成的轉基因食品的營養成分同常規食品比有何不同,如果沒有則是安全的。
具體地講,實質等同評價原則包括營養學評價(轉基因以後營養成分有無變化)、毒理學評價(食用後是否導致畸形)、過敏性評價(轉基因食品中有無過敏源,一個地區人群長期食用是否安全;基因改變後可能出現新的植物蛋白,可能導致過敏);其次看轉基因食品有沒有造成物種基因物質的改變;第三個原則是看新的基因與原有的基因發生改變後對它本身的新陳代謝有無影響;第四是看食用後,對人胃腸道的微生物群有什麼影響。
?
轉基因食品是透過遺傳工程改變植物種子中的脫氧核糖核酸,然後把這些修改過的再複合基因轉移到另一些植物種子內,從而獲得在自然界中無法自動生長的植物物種。上世紀 80年代末,科學家們開始把10多年分子研究的成果運用到轉基因食品上,1995年成功地生產出抗雜草黃豆,並在市場上出售。
又經過7年的努力,現在他們利用基因技術已批次生產出抗蟲害、抗病毒、抗雜草的轉基因玉米、黃豆、油菜、土豆、西葫蘆等。目前,轉基因食品的主要產地是美國、加拿大、歐盟、南非、阿根廷等。?
?
轉基因食品是新事物,大多數人對它瞭解甚少,加之宣傳不夠,使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有懷疑。
國際上,尤其是西歐出現了強烈抵制轉基因食品的潮流。歐盟對轉基因食品的生產和銷售制定了一系列法規,要求基因改變不得超過基因總量的 1%,市場上出售的轉基因食品必須貼標籤,還要求有關國際機構對轉基因食品的無害性及其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科學檢驗。?
?
對轉基因食品無害性的評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是否有毒性、引起過敏反應、營養或毒性蛋白質的特性、注入基因的穩定性、基因改變引起的營養效果及其他不必要的功能等。
對人類健康而言,專家們認為,主要應審查轉基因食品有無毒性及對環境的影響。?
?
專家們認為,由於轉基因作物能更好地防治病蟲害,抵禦乾旱,提高產量,營養成分高,因此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到 2015年,全球人口將增至90億,只有提高農業生產率才能滿足人類對食品的需求,而現代生物技術無疑是提高農業生產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們還可利用基因技術生產速生魚類和醫藥工業所需的疫苗等,以滿足人類的生活需要。但專家們也強調,發展轉基因食品必須有嚴格監督、科學檢驗、國際立法,以避免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