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是靠管內的氣流衝擊,然後產生了空氣柱的震動,最後發出聲音。
笛子發音原理:笛的發音方式是利用氣流直接透過笛的開口,空氣在開口處振動而產生聲音。透過開口的空氣依伯努利定律而出現了虹吸現象,因此振動了笛子內的空氣。演奏者利用關閉特定位置的開口來改變笛子內共振管的長度及共振頻率,因而調整笛的音高。演奏者也可以在不調整開口的情形下,藉由調整吹氣的氣壓,使得笛的共振由基頻移至某個諧波,因此也可以調整音高。
擴充套件資料
笛子的基本構造:
笛子採用的竹子在陰乾以後基本上要經過裁料、上漆、鑽孔、校音、纏線、刻字等工序。笛子的一大特色就是在笛身上往往刻有唐詩以及製作者的名稱。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中空成內膛,外呈圓柱形,在管身上開有1個吹孔、1個膜孔、6個音孔、2個基音孔和2個助音孔。
1、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中空成內膛。
2、笛塞。用軟木材製成的塞子,裝在吹孔上端管內一定的深度裡。
3、笛膜。一般是用蘆葦膜做成的,經揉紋後取一小方塊使用。經過氣流振動笛膜,便能發出清脆、明亮的聲音。
4、笛孔。分為吹孔、膜孔、音孔。
5、海底。又稱笛腦,是由笛塞內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內膛,它阻止氣流向上,使口風向下流動,集中發音。
6、纏絲。使用絲絃,纏於笛身外面,共有21道至24 道,起保護笛身以免炸裂的作用。
7、飄穗。繫於助音孔上的裝飾品,通常用絲帶編成。
8、鑲口。通常在笛身左端(或兩端)鑲以牛骨或象牙,稱為鑲口。
參考資料:
笛子是靠管內的氣流衝擊,然後產生了空氣柱的震動,最後發出聲音。
笛子發音原理:笛的發音方式是利用氣流直接透過笛的開口,空氣在開口處振動而產生聲音。透過開口的空氣依伯努利定律而出現了虹吸現象,因此振動了笛子內的空氣。演奏者利用關閉特定位置的開口來改變笛子內共振管的長度及共振頻率,因而調整笛的音高。演奏者也可以在不調整開口的情形下,藉由調整吹氣的氣壓,使得笛的共振由基頻移至某個諧波,因此也可以調整音高。
擴充套件資料
笛子的基本構造:
笛子採用的竹子在陰乾以後基本上要經過裁料、上漆、鑽孔、校音、纏線、刻字等工序。笛子的一大特色就是在笛身上往往刻有唐詩以及製作者的名稱。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中空成內膛,外呈圓柱形,在管身上開有1個吹孔、1個膜孔、6個音孔、2個基音孔和2個助音孔。
1、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中空成內膛。
2、笛塞。用軟木材製成的塞子,裝在吹孔上端管內一定的深度裡。
3、笛膜。一般是用蘆葦膜做成的,經揉紋後取一小方塊使用。經過氣流振動笛膜,便能發出清脆、明亮的聲音。
4、笛孔。分為吹孔、膜孔、音孔。
5、海底。又稱笛腦,是由笛塞內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內膛,它阻止氣流向上,使口風向下流動,集中發音。
6、纏絲。使用絲絃,纏於笛身外面,共有21道至24 道,起保護笛身以免炸裂的作用。
7、飄穗。繫於助音孔上的裝飾品,通常用絲帶編成。
8、鑲口。通常在笛身左端(或兩端)鑲以牛骨或象牙,稱為鑲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