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事茶人靈犀

    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16000萬兩,即使是失掉了半壁河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0000萬貫文。這是主要依靠土地勞作以及工商業的發達!

  • 2 # 澳古說歷史

    “宋朝戰亂那麼多,財力方面如何解決?”很簡單,就是收稅,由於北宋和南宋戰亂雖多,但基本都是對外的,其內部並沒有受到多少的影響,百姓的生活、商人的經營都沒有收到多大的影響,所以在稅收上基本上每年都能獲取高額的財政收入。但不可否認的是,兩宋時期即使財政收入如此之高,兩宋這三百十九年以來,朝廷一直都是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究其原因在於冗兵、冗官、冗費,宋朝的將士和官員是歷朝歷代出了名的高福利、高工資,再加上後期給予西夏、遼、金的歲供,兩宋的朝政收入基本上也就沒了,所以兩宋這幾百年朝廷就沒有哪一年是有錢。

    那麼朝廷沒錢了怎麼辦?財政該如何解決呢?顯然就只有收稅,而且是各種巧立名目的在收稅,宋朝的稅收可以說是歷朝歷代最重的,想想看北宋領土只有500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7000多萬人,每年平均財政收入卻都能達到6000多萬貫,約合白銀1200萬兩(宋朝是以鐵錢為主要單位,而不是以白銀,只不過為了方便理解,這裡大概的換算下,一貫=770文鐵錢,4000文鐵錢=一兩銀子),即使到了南宋領土僅300萬平方公里,人口僅5000萬,其財政收入也都能維持在1200萬兩左右。而且這裡提一句額外的話,宋朝計程車大夫是不用交稅的,而且就連他的家族也都是不用交稅的,再加上宋朝的官員鼎峰時期就有50多萬人,50多萬再加上他的家族和其他的一些人,保守估計宋朝起碼有上百萬人是不用交稅的,可想而知,宋朝老百姓和商人的稅收有多麼的繁重。

    宋朝的正常的稅收主要來源於田賦稅、商稅和市舶稅。其中田賦稅還是依然沿用兩稅法,不過有別於唐代是按資財多少徵稅的兩稅法,宋朝是按土地面積定額徵稅,一般按每畝年納一斗,江南等地每畝年納三鬥;商稅,宋朝主要分兩種,一種是過稅,值百抽二,即稅率2%;一種是住稅,值百抽三,即稅率3%;市舶稅就是對出海貿易的商舶及海外諸國來華貿易的商舶徵稅。但是顯然如果單單是靠這種正常的稅收,兩宋的國家經濟鐵定是崩潰無疑的,他也不可能每年都能有千萬兩的白銀收入。所以宋朝就開始設立各種的藉口或者名目來收到更多的額外稅收,比如田賦稅中,宋朝設立了各種的田賦附加稅,如頭子錢、義倉稅、農器稅、牛革筋角稅、進際稅、蠶鹽錢、曲引錢、市例錢等等,甚至到後期還有人頭稅,也就是你家裡有幾口人你就要交幾個人的稅,不管哪個人有沒有勞動能力都交,同時在商稅中,凡布帛、什器、香藥、寶貨等,民間典賣莊田店宅、馬牛驢騾橐駝及商人販茶鹽均在徵課之列,也就是說即使你跟鄰居互相買賣一頭牛,你都要交稅。

    可想而知,兩宋之所以財政收入如此之高,之所以有著如此大的經濟壓力,而最終都沒有陷入到明末那般無錢可用的地步,究其原因在於其對於民間的稅收極高,可以這麼說宋朝看起來經濟很繁榮,但是真正有錢的就只有那些士大夫們,普通的老百姓甚至都可能要比元朝的老百姓更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樑吉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