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五味,指辛、甘、酸、苦、鹹。長期偏嗜五味,是致病因素之一。但若能善用五味,隨時調整,就不會有問題。

    曾經多次說過,調理,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根據現實情況及時做調整。

    五味食物各有其妙,它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味覺,更傾向於一種特性。

    五味入五臟,酸味食物入於肝臟,苦味食物入於心髒,甘味食物入於脾臟,辛味食物入幹肺臟,鹹味食物入於腎臟,彼此一一對應。

    五味也跟五行對應,彼此間存在生克關係。五行中,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以此類推,護肝宜適當吃鹹的,護心宜適當吃酸的,護脾宜適當吃苦的,護肺宜適當吃甜的,護腎宜適當吃辛的。

    有生就有克,所以翻過來,肝病少吃辛,心病少吃鹹,脾病少吃酸,腎病少吃甘,肺病少吃苦。不一而足。

    中醫理論中,五味跟季節也有對應,酸對應的季節的春季,苦味對應的季節是夏季,甘味對應的季節是長夏,辛味對應的季節是秋季,鹹味對應的季節是冬季。

    某個季節對應某味,在飲食上就要儘量少吃這種味道的食物,避免過度攝取造成的過猶不及,而應該選擇能夠中和或者剋制這種味道的食物,而不至於使得某種味道太盛而傷及臟腑。

    以此為論,春天就要減酸增甘以養脾,初夏就要減苦增辛以養肺,盛夏就要減甘增鹹以養腎,秋天就要減鹹增苦以養心。

    辛味:此類食物多辛溫芳香,含各種揮發油,具有促進發汗、改善微迴圈、抗炎、鎮痛等作用,所以治療風寒感冒時可用生薑煎湯服用,而肉桂、木香等調味料,具有健脾開胃、理氣止痛的作用。

    甘味:此類食物,大多數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等,可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比如各種水果。

    酸味:此類食物含有鞣質和有機酸,能收斂正氣和津液。如烏梅、山楂、醋等物能收斂耗傷之氣,可治療出汗過多、腹瀉、尿頻等症。同時酸味食物具有澀精、澀腸的作用,也是調理中可常用的。

    苦味:苦味食物多含有生物鹼和苷類,能燥溼瀉火。所以溼氣重或是內熱重的人,宜適當吃苦味食物。

    鹹味:鹹味食物多含碘和無機鹽,能軟堅化積。如牡蠣、昆布、海藻能治療瘰癧、癭瘤、腹中包塊等症。

    但總之,五味調理並非固定的,還要分對什麼人,要依照具體情況及時做出調整。強硬套用,只會把情況搞砸。

  • 2 # 搜了生態農莊

    中醫認為,鹹、甜、酸、苦、辣分別與人體的五臟相對應,各有其作用。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而《彭祖攝生養性論》中強調:“五味不得偏耽,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甘多傷腎,鹹多傷心。”說明五味適量對五臟有補益作用,過量則會打亂人體平衡,對臟器造成損傷。

    苦多傷肺

    苦味能補心,常吃苦瓜、蓮子心等,能清熱瀉火,治療心火旺盛引起的失眠、煩躁等。

    但苦多會傷肺。過多的苦可能造成心火太旺,而剋制了肺氣。所以當我們吃入的苦味東西過多時,就會損傷肺的功能。“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肺主皮毛,苦味太多,面板可能失去光澤,毛髮容易脫  落。如果你是容易感冒、咳嗽、咳痰等肺氣虛表現的人,要適當控制苦味食物的攝入。

    辛多傷肝

    辛入肺,常吃辣味食物蔥、姜、蒜等,可發散風寒、行氣止痛,有助宣洩肺氣,防止外邪犯肺。

    但辛多易傷肝。過量食用辛辣食物容易引起肺氣偏勝,克伐肝臟。“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肝藏血,主筋,辛味太多,會導致筋的彈性降低,血到不了指甲,就會易脆、易裂,也會影響血液輸送。因此,經常有頭暈目眩、面色無華、視物模糊等肝虛症狀者,應少吃辣。

    酸多傷脾

    酸味可以補肝,青梅、山楂、柳丁等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剋制肝火、補肝陰。

    但酸多傷脾。過多的酸味食物會引起肝氣偏勝,克犯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多食酸,而肉胝皺而唇揭”,脾主肌肉,其華在唇,因此,消化功能不好、飯後胃脹、大便溏稀、言語低微等脾虛症狀的人,要注意少吃酸食。

    鹹多傷心

    鹹味可以補腎,鹹味食物是指海帶、海藻、紫菜、螃蟹等天然鹹鮮的食物,而不是多吃鹽,它們與腎氣相通,能滋養腎精、軟堅散結。

    但鹹多能傷心。“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心主血,其功能不足可使血脈凝聚,臉色變黑。鹹味吃多會造成腎氣過盛而剋制心氣,損傷心的功能。有心悸、氣短、胸痛等不適的人,一定要少吃鹹。

    甘多傷腎

    甘味可以補脾,山藥、南瓜、米飯、紅薯等甘味食物,是補養氣血、調和脾胃的幫手。

    但甘多也傷腎。過多的甜食會引起脾氣偏勝,克伐腎臟。“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腎主骨藏精,其華在發,因此甜味的東西吃多了就會使頭髮失去光澤、脫落。經常腰膝痠軟、耳鳴、耳聾等腎虛症狀的人,要適當控制甜食的攝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西湖垂柳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