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獅
-
2 # 卓爾艾米
金國女真和清朝人都剃髮,但有著不同的特徵。清朝人都保留了滿洲人的髮型,滿洲人由建州女真創立,是今天滿族同胞的祖先。而建州女真和金國女真都曾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兩個不同民族。歷史上,金國勢力範圍較大,其疆域從黃河以北一直到今天的東北,所以,金國女真雖然曾經活躍在東北地區,其勢力重心卻在金國滅北宋後,逐漸向南方的中原發展。
在發展過程中,其髮型也是不斷髮展變化的。最初,作為遊獵民族,金國女真保留了剃髮的髮型樣式。這種髮型樣式屬於古代東胡系民族的一種髮型,統稱為“髡髮”。其特點是,頭頂剃光,前額以及兩鬢留髮,髮長20~30公分。這種髮型並非金國女真所特有,相關文獻,如《後漢書》《三國志》《南齊書》等史書和百度百科均有詳細介紹:“髡(kūn)發,是古代東胡及其後代民族的髮式,是東胡系諸民族區別於匈奴系諸民族的重要特徵之一。古代中國南方各民族也常見此髮式。 其特徵是將頭頂部分的頭髮全部或部分剃除,只在兩鬢或前額部分留少量餘發作裝飾,根據性別、民族、歷史時期及個人成長階段不同,髡髮有多種髮式。”
根據史書記載,髡髮是古代金國女真男子的一種常見髮式。而且,在古代,“髡髮”一般是作為少數民族的常用髮式,除了金國女真,古代的契丹人以及蒙古人等也多作髡髮。
那麼,“髡髮”究竟什麼樣呢?!如下圖。是不是很別具一格?我們再來看看金國女真武士裝束。瞭解了金國女真的髮型特徵,我們再來說說清代髮型。
如上圖,為最初的髮型樣式。清初,滿清統治者頒佈剃髮令:“頭頂只留發一錢大,大於一錢要處死”。(影視劇中的清代早期髮型)
清初的滿洲人和漢人皆是此風俗:頭頂只有金錢大小一片頭髮,蓄做手指粗細的小辮子.滿洲人稱之為:“金錢鼠尾”。後來經過了200多年演變,才逐漸演化成清末時期的剃“半光頭”。
這個過程怎麼變化的呢?滿清最初頒佈剃髮易服令時三令五申,說:“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 於是,滿清辮子不斷演變:“鼠尾”、“豬尾”、“牛尾”。這說明,清代男子的髮式並不像我們今天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那樣一成不變,而是經歷了數次演變。 “嘉慶以前為鼠尾,嘉慶初年進入中期,開始流行豬尾,清末演變為半光頭”。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都有剃髮,但清朝這個髮型和前面金國女真的“髡髮”是完全不同的:其兩鬢和前額都沒有留髮,只在後腦勺垂下一條辮子。早期辮子細小,從細小如鼠尾發展變化為粗細如豬尾巴,以至於最後發展變化成一條如牛尾般粗細的大辮子了。很多人熟悉的電影《神鞭》中就有了對這種“大辮子”的神奇表現。
細心的網友可能有個疑問,保留同樣髮型的金國女真和契丹人有關係嗎?而和髮型樣式完全不同的建州女真也有關係嗎?歷史上,金國滅了遼國,遼國契丹人併入金國,他們在髮型上高度一致,相互融合,確實後來很難分清彼此了。
有學者認為,契丹人融入金國女真,故而也是金國女真的一部分。而建國一百多年的金國,被蒙古滅國。除了一部分被屠殺外,最後大部分融入中原漢人。
元代,因為金國女真與中原民族的逐步融合,已經不可區分,故而出現了蒙古人把之前的金國女真人稱為“漢人”,而把南宋的漢人稱為“南人”的說法。
故而,金國女真和建州女真肯定不具有繼承關係。此女真非彼女真,大家千萬別搞混了!
有熱心網友在問,金國女真對應的是今天哪個民族?
毫無疑問,對應的是今天的漢族!
就是說歷史上的契丹人和金國女真人融入了今天的漢人中。
回覆列表
金國時期的女真人與後金滿清時期的清朝人,在髮辮方面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都非常難看!
著名的《文姬歸漢圖》中,細緻的描繪了幾個梳著民族髮型的金華人,這種髮型在出土的文化和壁畫之上也多見。主要是將頭頂前面以及兩鬢的頭髮剃剪,將腦後所留下的長髮梳成兩條髮辮,任其垂下。(年畫上的“阿福”基本就是這種髮型)
這種在漢人看來非常難看的髮型,在金朝統治的119年中,曾多次強迫漢人改剃這種髮型,但是遠沒有後金滿清這麼嚴苛。當北宋沒忘45年後,南宋的官吏出使金國,路過原先屬於北宋的領土時,發現這裡的百姓全部都剃剪了這種髮型,而且百姓說並不是金國皇帝刻意要求的,而是感覺這種髮型不用頭巾,而且便於梳洗。
金國滅亡後,人們的髮型逐漸改回了原先模樣,但是很快後金滿清撅起了,此時的滿清已經超越了祖先完顏阿骨打,繼而出現了更強大的統領努爾哈赤。不過這個這個民族的服飾和髮型出現了改變,由原先的左右兩根髮辮變成了腦後的金錢鼠尾髮辮,一根細而長的小辮子託在光禿禿的腦後,正如歐美列強口中的“豬尾巴”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