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以笙丶丶

    雜曲歌辭·長干曲四首 【崔顥】唐 樂府

    君家定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家臨九江水,去來九江側。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

    下渚多風浪,蓮舟漸覺稀。那能不相待,獨自逆潮歸。

    三江潮水急,五湖風浪湧。由來花性輕,莫畏蓮舟重。

    賞析:要真正弄清崔顥《長幹行》組詩的內涵,一是先要識得古詩《長幹行》的意蘊,二是要弄清崔顥《長幹行》四首的總貌,然後才能辨明前兩首的本意。《長幹行》的古辭是一首無名氏的民歌,其雲:“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搖。妾家揚子住,便弄廣陵潮。”其大意是:由於風大浪高行舟艱難,所以女子架船外出時便邀其他女伴共行,這樣便有了幫襯,就不再怕那險風逆浪。這位女子本來居住在揚子江畔的長幹裡,現在卻敢同女伴們一起遠航揚州城了。從古辭的內容,只是寫女子邀人共泛,遠航揚州。縱使被邀的是位男子,辭中也無愛情之意可尋繹。我們再來考察崔顥的組詩,除已記錄前兩首外,後兩首為:其三:“下渚多風浪,蓮舟漸覺稀。那能不相待,獨自送潮歸?”。其四:“三江潮水急,五湖風浪湧。由來花性輕,莫畏蓮舟重。”如果將以上四首作為一個整體看,那麼這四首的內容應該依次為:其一,寫女子行舟在外,見男子泊船於岸邊,便上前搭訕,其目的是為途中有個幫襯,好使她順利透過逆風逆浪。其二,寫男子對女子的熱絡並不感興趣,只是婉言相拒,“我倆自小不相識,雖是同鄉也無干系。”其三,寫女子的申訴,此地風浪厲害,女子架舟者更少。因缺少女伴,顧欲找一男子同行,好讓他一路上照顧自己。其四,寫男子的正面拒絕。前兩句用“潮水急”“風浪湧”預作人言可畏。說你我男女同行,恐有諸多不便,還是各走各的路好。而且從來是女子的性情多為輕率,考慮問題不夠謹慎。我看你還是自駕小舟,去戰勝納風浪吧。這樣去理解全詩,既順貼,又自然。而且氣脈貫注於其中,使人感到是一個完整的機體,而且同古辭還有意義上的聯絡。古辭謂有伴相陪顧不怕風浪,崔顥組詩謂欲(⊙o⊙)?同伴而不能,顧只得獨自去同風浪相搏。這從樂府詩的發展角度看,叫古辭新意。不僅崔顥的古詩樂府有此等新手法,而且李白詩中也有大量古辭新意的佳作,如《蜀道難》《行路難》So and so on。

    這組詩並非專寫愛情方面,而是寫水鄉勞動者舟上生活片段,現在再結合文字作更深一層的探究。

    第二首則是依順序寫,四句詩均是男子的答辯。他的回答也十分巧妙,大概是看出來女子的心思,是想約他同行,但由於害怕人多嘴雜,惹人議論,故不敢與女子同行,所以便繞著圈子同她說話。前三句從語意上看,那位男子還沒有明確的表態,似乎很有可能同意女子的要求。因為他說自己家居近水,來往江上,看來是一位熟悉江行的老手了。而且他又承認自己住在離橫塘不遠的長幹,那就等於承認自己同對方是鄉鄰。照道理說,以下續接的便是可以結伴而行的話語。但詩人偏偏讓他說“生小不相識”,意思是非常清楚,既你我同鄉,但自小互不相識,更談不上有什麼交往了,所以你往下的話就別說。這就是這位男子的巧妙答辯,其目的是不想與女子同行,但又不忍心一下子拒絕,顧先做一些讓步性的答辭,給女子一點兒安慰,然後再輕輕一點,說自小不相識。既然不是熟人,一切便無須再說了。所以看來這位男子比女子更聰明,更擅長言辭,也更能揣摩對方的心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開不了機顯示作業系統沒有找到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