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膨脹的二百一
-
2 # 楊教授說球
這些都是印象流了,其實,日本車體的安全性在民用車裡是數一數二的,擔心安全的使用者,這個就沒必要了。
另外必須強調一點,車身的安全性和車皮的厚薄關係不大,最主要取決於鈑金車架的穩定度,從各方檢測的實際情況來看,日本車的鈑金用料一點不差,而且設計先進,安全性名列前茅。
對於那些糾結日本車車體薄的人,完全放心吧,這只是其他廠家批評日系車的藉口而已,騙人的。
一直以來,人們對日本車都有一種印象,感覺日本車鐵皮薄,車輕,不耐撞,不安全,而歐美車系厚重、敦實、安全性高,真是這樣嗎?
曾有媒體做過汽車鋼板厚度的調查,發現日本車的鋼板厚度並不比歐美車系薄,甚至在某些部位的厚度還要超過歐美車系。其結論是,引擎蓋是老百姓最喜歡用車按的地方,日系車普遍加厚了這個位置的厚度,以迎合消費者;德系車引擎蓋大部分比較薄,可能有更多的考慮,美系車表現中規中矩。車門也是老百姓喜歡比較的地方,日系車也是積極加厚,德系車雖然鋼板比較薄,但是質感做得普遍比較厚重。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以日系車鋼板薄就下結論說日系車不安全,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車輛安全不安全,並不是以車輛鋼板的厚度作為評價標準的,如果不是這樣,那車輛的碰撞測試豈不都是白白設定了那麼多標準嗎?因為汽車是由一系列零件綜合而成的,安全與否也是所有這些零部件共同作用的結果。碰撞測試如果只是測試鋼板厚度,即使厚度很高的鋼板鑄成一個車殼,裡面是空心的,以60公里/時的速度撞擊體積和重量更大的硬物也會變成一團泥。因此,以鋼板厚不厚就論定車輛安全不安全是站不住腳的。
說到這裡,筆者在網上看到過一個事件,從這個事件中,我們也能大概看出日系車在研發中的一些理念。說是一輛日本轎車在事故中被撞擊,雖然傷不是很重,但車輛的右後方深深的凹陷了一大塊。周圍的群眾感嘆:“估計給花不少錢去修理了。”這時車主從車輛後備箱取出了一樣工具,路人看了後紛紛不解,難道一枚小小的吸盤就能把車子的凹陷復原?幾乎沒有人原因相信。車主首先找出凹陷的中心位置,然後把吸盤吸附在正中間。在車主確認了凹陷中心點後,又從工具箱中取出了一個扳手。千萬不能小看這個扳手,他能給予吸盤非常大的吸力。隨後看到車主開始向後拉動這個扳手,車子凹陷的地方也隨之被吸了出來。車主大概操作了五分鐘的時間,車子幾乎煥然一新,大概只要在噴一些相同顏色的漆料就幾乎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