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瀛瀅694

    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就是這樣,喜歡傾訴,這樣的人往往簡單,心裡藏不住事兒,在某些方面來說還是很可愛的。其實,傾訴的人,也許他真的忍受不了某件事才說的,只不過人和人的底線不一樣,這件事也許觸碰不到你的底線,但是卻觸碰了他的底線,他就要說出來,就要委屈,就要傾訴,理解萬歲吧。如果實在聽不下去,就找個理由離開。

    自己是Sunny的,別人再負能量也影響不到可愛的你。

  • 2 # 鋒點1

    我有一段就這樣,不過現在好了。讓我心煩的人總算不理我了。我如果需要幫助,會求助。就怕所謂的好人不停地說你要勇敢起來,等等。我就是想離他們遠點而已。

  • 3 # 果果然然如此

    其實我也是。說說我的心理吧。是超越心理閾值以後才會告訴別人的。我一直都是很好的傾聽者,我有一個好朋友,她把她的一切秘密告訴我,但我從來沒有告訴她關於我的一切,但她跟我說著她的事,感覺她特別開心,我就一直聽,然後,我想跟她講我的事,發現她不愛聽,所以我幾乎沒跟她講過我的事。人的心理憋不了很多事的。有一個案例,香港黑幫張子強被抓以後,香港警方嚴刑逼供都沒用,但大陸警方想到一個方法,把他關小黑屋,給吃給喝,關了二十天,他受不了了,就叫來警察,把自己犯過的事全部交待,二十天的孤獨,已經讓他心理崩潰了,根本沒有人去問他,他自己交待了。當時警察說,這小子真牛,能扛二十天,換作一般人,七天都扛不下去了。

  • 4 # 夯七婚戀指導

    依據題主所描述的內容,可以提取幾個關鍵詞:負能量、不公和壞事、傾訴。據此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這樣的一個人很有可能是一種性格因素導致了這樣一個較為糟糕、不受大眾歡迎的形象。首先,不同性格人面對不同的問題和情況可能會做出不同的應對方式,這個與其是否是一個積極或消極的人沒有必然的聯絡,例如外向型的人思維較為發散,可能並不在乎結果,不論自己開心或不開心,都喜歡與周圍人一同分享、承擔事情,善於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而內向型的人傾向關注思維的嚴謹性和邏輯性,較少與人交流,不善語言表達和人際溝通。因此,換個角度分析,不是所有喜歡與人分享喜悅或傾訴不快的人都是負能力爆棚的人,而是負能量的人具有的某些性格導致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即遇到類似情況就會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應。同時,負能力的人喜歡傾訴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或壞事,從側面也可反映出這樣的人其情商較低,沒能夠及時對自己及周圍事物和關係作出恰當的認識和評價,給他人留下了一種較為消極、壓抑、悲觀的印象。

    對於這類人行為的心理學分析,則更多的投射出個體的焦慮、急躁、和缺乏安全感的心理,因為自己在與他人傾訴的同時,當事人會在潛意識中假象對方也會與我有同樣的遭遇和心情,或者獲得他們的理解與同情,甚至可能期待對方的陪伴。以此來降低自己內心的憤懣感、孤獨感、失落感等消極情緒,獲得潛意識中對個體行為的認同和接納。最後,作為傾聽者也希望可以真切的去感受對方的真實處境,換位思考,適時的給予對方一些合理的建立或恰當的迴應,以此減少彼此之間人際關係的負向性和攻擊性的發展模式。

  • 5 # 夏天吃西瓜

    世人 都需要說出來 沒有一味強的人 不需要聆聽者 什麼是弱 什麼是強 我可以哭 我哭完之後 我還可以去面對 這個就是強者

  • 6 # 每日談心

    套用現在新學到的一句話: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易來開始回答這個問題,在成年人的世界裡,生活從來都不是那麼輕巧的。

    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總是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就好像我們人是一個氣球,而這些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就好像把氣球撐大的氣,如果想要不爆炸,只能尋找出口,就像題主說的吐槽給身邊的同事和朋友這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是他們緩解自己焦慮的一種手段。

    每個人都有不良的情緒,只有自己的情緒被看到,被迴應,被支援的時候,才會有更多的能量去面對那些壓力,如果作為朋友,你可以陪伴她、鼓勵她,幫助她走過那段壓力很大的階段,如果你不喜歡這種被傾訴,那麼可以直接告訴她你的感受,你對這些事情的看法。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是相互的,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是有跡可循的。

    祝好~

  • 7 # 90角度看時間

    我也會啊,不過會自帶解決方法,有時身邊的朋友也會給一些建議,可取的都會用上,通常很快就解決了,然後就不糾結了。

  • 8 # 唯愛活

    我以前上班的地方就有一個姐,話特別多,喜歡把啥事都和別人說,雖然大家不討厭她,也說不上多喜歡,但我覺得她人挺好的。這樣的人沒什麼心眼,或許有點傻吧,啥話都說,沒有城府,沒心沒肺的,我覺得這只是她們的一種宣洩方式,把對生活的不滿宣洩出來,她們個人是無法把控自己的,就是憋不住。與這樣的人挺好相處的,就是有時話難聽點,或許有時聊起來有點煩,她還說得很有勁,也許這就是她們生活的一種方式。 每次回老家,我總會去我奶奶屋坐一會兒,不用問什麼問題,奶奶總能告訴我不在家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比新聞都及時,我覺得她們有時候是寂寞的,需要別人聆聽,不忙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坐下來,耐心的聽聽她們的心聲,我挺喜歡坐下來靜靜的聽著她們述說的。

  • 9 # 開心豬8102

    其實每個人,都會碰到煩心事!包括工作上,生活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可以傾述的物件,也並不是說你遠離他就覺得你有多正能量! 現在好多公司都提倡正能量,讓你無償加班,別的同事去旅遊讓你值班! 同樣的工作崗位,別人就比拿的多,你還不能發牢騷了? 只是有的人忍住了,等忍不住了就是負能量爆發的時候了!老子走人還不行嗎? 反過來你看看那些所謂的正能量的,明裡不說暗裡這波還未平,那波又起! 看你不順眼嘴上笑嘻嘻,背後可能在朋友圈裡發發你出醜的影片!讓更多的人嘲笑你!這樣的正能量離我遠點! 所謂的正能量,當你摔倒時有人扶你一把的而不是那些拍照的! 當別人跟我傾訴時,一定是還認為我是一個可以信任的人,一個有事情會想到我的人,在對方眼裡還算個人,我會認真聽完,並不覺得我比別人有多清高! 那些打著正能量的人,你幫過誰?你捐助過多少失學兒童?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能聽完你牢騷開導你的人,好好珍惜!

  • 10 # 周小鵬

    傷心了,哭出來就好了,有些話,說出來就好了,這是宣洩自己的一種方式,人們就是在溝通交流中解決問題的,包括自身問題的。

    然而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容易偷樑換柱,誤認為宣洩和吐槽是一樣的概念,殊不知兩者有一個質的不同。

    宣洩(Catharsis):讓人把過去在某個情景或某個時候受到的心理創傷、不幸遭遇和所感受到的情緒發洩出來,以達到緩解和消除來訪者消極情緒的目的。

    吐槽:是指從對方的語言或行為中找到一個漏洞或關鍵詞作為切入點,發出帶有調侃意味的感慨或疑問。

    首先,有一種人善於把吐槽當宣洩自認而然的發洩出去;

    這種人一般愛偷換概念,給朋友或者同事宣洩自己心中的不滿,其實很多情況下是在吐槽,因為她們想用吐槽自己的心情而披著所謂宣洩的目的,讓人片面的認為他是心情不好而已。而實際上他是在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抗衡。這種人一般城府都比較深,博得別人的同情來贏取自己的自尊罷了!

    其次,愛吐槽的人一般都自帶負能量

    與宣洩不同的是,宣洩一般針對的是自己的心情。而吐槽一般的站在自己的對立面說對方,任何事情都覺得不符他意,再完美的事情也能給你挑出來槽點!那麼這樣的事情怎麼解呢?答案是無解,要是非要想一個辦法的話,那就是別招惹他們就好了!他們一般天生的自我,以自己為中心,任何事都要圍繞他們轉,沒有團隊精神,屬於團隊裡面的蛀蟲。

    再者,愛吐槽的人一般比較內心自卑。

    分析不難看出,一般愛吐槽的人都是事後諸葛亮,在解決事情的時候,沒見到他獻出自己的任何見解,一到事情過後,出現了某些紕漏,他們就會抓住不放,好生吐槽。說我當時說什麼什麼來著,然而,他們只是在聊天過程中,並沒有拿出實質性的見解而已。因為他們內心也不知道是否真的行之有效,對自己沒有那麼自心,有些許的自卑。

    最後,愛吐槽的人沒有擔當

    對於工作中的不滿所造成的負面情緒畢竟會影響工作,吐槽自己所遭遇了不平等待遇也勢必影響工作中的團結。他們有一種報復的心理,到處取吐槽自己受到了傷害,以此來博取同事朋友的同情心,與自己站到統一戰線上獲取內心的安慰,其實他們內心沒有擔當的去反對這些所謂的不公平待遇,只是畏手畏腳的吐槽而已。

    吐槽的人都在標榜自己是“無公害”的存在,愛做老好人,想在工作生活中有一定的威望,自己即便受了天大的委屈,也不會和你們一般見識,讓自己的心境都在你們之上。其實,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只是在為自己找藉口而已。

  • 11 # 有書共讀

    每個人身邊總有那麼幾個喜歡把自己煩心事吐槽給別人的同事或朋友,他們喋喋不休的唸叨,完全不顧他人想不想聽。

    有時即便旁人給他們提供好的建議後,他們只是聽聽就罷,下次依舊是一副祥林嫂的模樣。

    那麼這些""抱怨者""到底是以一種什麼心態來重複他們這種行為呢?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幾點。

    1、抱怨者以抱怨吐槽為樂趣

    當朋友同事聚在一起的時候,【抱怨者】將抱怨吐槽當做談資,娛樂大家也娛樂自己,也增加了可聊的話題。

    2、博取認同感

    在身邊其他人都不能理解自己的時候,【抱怨者】迫切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同。於是不斷的重複抱怨,以取得大家對他觀點、行為的認同,最好還能夠跟他們同仇敵愾的罵一通。這樣,【抱怨者】不僅會開心,還會把你當做知心朋友。

    3、不想解決問題

    【抱怨者】只想單純傾訴,並不想解決任何問題。

    因此你的種種建議她斷然不會接受,甚至會找各種理由來證明這條建議不可行。

    既然不打算採納建議,更不會去行動,所以這導致他們會不斷重複吐槽抱怨同一件事同一個人。

    抱怨吐槽從來就帶著負能量,不僅發出抱怨的人會越吐槽,心情越不好,而且接受抱怨的人會覺得煩躁,紛紛想遠離這個負能量源。

    在不好的事情發生之前,制訂方法解決;在不好的事情發生之後,迅速總結髮生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

    有書君以為,只是抱怨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萬事還是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行動為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最適合穿什麼樣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