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血管王醫生
-
2 # 醫學莘
血脂檢查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載脂蛋白等,不同的指標,判斷標準也不一樣,部分指標稍高點好,但部分指標則稍低點好。膽固醇包括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的正常範圍為低於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低於3.4mmol/L,二者升高均會增加心血管損害,因此,這兩項指標低一點更好,有利於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但在預測心血管事件風險方面,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參考價值更大,它的降脂目標應據病情而定,高危患者應降至2.6mmol/L,發生過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患者應降至1.8mmol/L以下。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相反,它是心腦血管的保護因素,由於可逆轉運膽固醇,因此可減輕對心腦血管的損害,又被稱為“好膽固醇”,當它低於1.0mmol/L時為降低,此時需給予生活方式干預性治療,如低膽固醇、低脂飲食,適當運動、戒菸限酒等,儘量將它控制在1.0mmol/L以上。甘油三酯的正常範圍應低於1.7mmol/L,肥胖、飲酒、高脂飲食、代謝紊亂等均可升高甘油三酯,輕中度升高(2.3-5.6mmol/L)時不僅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還會增加冠心病風險,當甘油三脂高達5.6mmol/L時,還可能增加急性胰腺炎的發病風險。
載脂蛋白分為載脂蛋白A1與載脂蛋白B。載脂蛋白A1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其高低可反映出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臨床意義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相似;載脂蛋白B多數分佈在低密度脂蛋白中,其高低主要反映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臨床意義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大致相同。此外,血脂檢查報告中尚有脂蛋白這一項,它可能有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但部分基礎疾病也可導致脂蛋白升高,因此,脂蛋白用於評估心腦血管事件風險時,應排除各種應激性升高的情況,如妊娠、腎病綜合徵、糖尿病腎病等。
回覆列表
我們老百姓都喜歡說三高三高,三高並不是一種病,三高是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
大家更重視糖尿病,因為大家都知道高血糖會昏迷,需要積極控制;大家也相對重視高血壓,因為一部分高血壓會有頭暈眼花頭痛等等不適,而且隨著宣傳更多的人瞭解高血壓不控制會導致心腦腎血管疾病。
但大家對於高血脂還比較陌生,一方面高血脂的危害更是潛移默化的,短期不控制不像高血壓及糖尿病那樣有可能短期造成危險。高血脂的危害,只有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時候,才被大家發現。三高之所以稱之為三高,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三高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元兇。
高血脂會造成更多的血管垃圾,加重動脈粥樣硬化,進而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引起心肌梗死、腦梗死。
和高血壓糖尿病不同的是,高血壓分為高壓和低壓,糖尿病分為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血脂一般包括血脂四項: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
我們去化驗血脂,一定要化驗血脂四項,而:不是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這兩個資料不足以反應更準確的血脂。
其中高密度脂蛋白屬於好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1.04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能清理血管垃圾,減少動脈粥樣硬化,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高一點好。而其他三項血脂是壞血脂,相對要低一點好,那麼為什麼王醫生建議要化驗血脂四項呢?因為低密度脂蛋白很重要。
我們拿到血脂化驗單,不僅要看各項參考值,更主要是要結合自己的情況,來看化驗結果,因為低密度脂蛋白的參考值不一樣,並不是化驗單後面那個參考值。
總膽固醇 2.8~5.17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3.4mmol/L,
高危人目標是<2.6mmol/L,
極高危人目標是<1.8mmol/L;
對於單純的高血脂,沒有合併任何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高血壓、家族史、肥胖、吸菸等因素的情況下,可以只參考化驗單。
但如果是有明確的心腦血管疾病,那麼低密度脂蛋白要降在1.8以下,而不能參考化驗單的3.4。對於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等高危人群,需要根據情況把低密度降低到2.6以下。
這就是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有三個標準,不能看到化驗單正常,就真的以為是正常的。
還有一項就是就是甘油三酯,空腹甘油三酯在1.70mmol/L以下為適當水平;
1.70-2.25mmol/L為邊緣升高;≥2.26mmol/L為升高。
現代人飲食習慣的改變,甘油三酯本身又受影響很明顯,所以這個數值只是參考,比如連續吃幾天油炸食品,那麼化驗甘油三酯就會升高,足見甘油三酯受飲食的影響。
不管是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升高都會製造更多的血管垃圾,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血脂,也要重視血糖血壓,重視三高。重視三高先從健康飲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