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出生在明代一個醫學世家,祖父、父親都是醫生。他自幼也喜歡醫學,長大後當上醫生,並鑽研醫學,成為中國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早在青年時代,李時珍一邊行醫,一邊研究藥物,立志要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1551 年,明宗室武昌楚王聞知他醫術精湛,聘他到王府主管祭祀禮儀和醫務。他為了重修本草,於是就打點行裝進了王府。不久,便因治癒楚王世子的暴厥和其他不少人的疑難雜症而名揚朝廷,被舉薦擔任了太醫院的醫官。這太醫院,是明王朝的中央醫療機構,院中擁有大量外界罕見的珍貴醫書資料和藥物標本。他在這裡大開眼界,一頭扎進書堆,夜以繼日地研讀、摘抄和描繪藥物圖形,努力吸取著前人提供的醫學精髓。與此同時,他多次向院方提出編寫本草的建議。然而,他的建議不僅未被採納,反而遭到無端的譏諷挖苦與打擊中傷。他很快便明白,這裡絕非自己用武之地,要想實現畢生為之奮鬥的理想,只有走自己的路。一年後,他毅然告病還鄉。
1552年,34歲的李時珍著手按計劃重修本草。由於準備充分,開頭還比較順利,後來在寫作的過程中,發現藥物是那樣的多種多樣,對它們的性狀、習性和生長情形,很難全部心中有數。比如,白花蛇,同竹子、艾葉,本是蘄州的三大特產,可以主治風痺、驚搐、癩癬等疾病,是一味貴生藥品。但他從藥販子那兒買來的“白花蛇”,有時是另一種蛇冒充的,跟書上描述的大相徑庭。那麼,真正的白花蛇究竟是什麼樣的呢?為了解開這個謎,李時珍曾跟著捕蛇人親自上山,捕捉到一條白花蛇,仔細一看,果然和書上講的一模一樣。
從此,李時珍走出家門,深入山間田野,實地對照,辨認藥物。除湖廣外,先後到過江西、江蘇、安徽、河南等地,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行程達兩萬餘里。他閱讀了大量的古代醫學書籍,一邊讀,一邊認真做筆記,他認為哪些對,哪些錯,哪些需要驗證,哪些應該補充的地方,都一一記錄下來,並且到處訪問醫生、老農、漁民和獵人,收集民間治病的驗方、土方,還親自去荒僻的深山裡採藥。他不怕山高路遠,不怕嚴寒酷暑,走遍了產藥材的名山。他有時好幾天不下山,餓了吃些乾糧,天黑了就在山上過夜。許多藥材他都親口品嚐,判斷藥性和藥效。就這樣,他歷盡了千辛萬苦,積累了大量的醫藥資料。
李時珍從30多歲動筆,到54歲才把《本草綱目》初稿寫出來。以後又連續修改了三次,到了61歲,這部190多萬字的大書才全部寫完。
《本草綱目》全書52卷,收錄了藥物1892種,分為16部、60類,其中有374種是過去沒有記載的新藥物。該書對每一種藥物的名稱、效能、用途和製作方法都做了詳細說明。書中還附有1100餘首藥方,1160幅藥物形態圖。
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中國珍貴的醫藥文化遺產。這部書17世紀初傳人日本和北韓,以後又陸續翻譯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流傳到世界各地,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直到現在,《本草綱目》仍是世界醫學的一部重要文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醫學發展做出的偉大貢獻。
李時珍出生在明代一個醫學世家,祖父、父親都是醫生。他自幼也喜歡醫學,長大後當上醫生,並鑽研醫學,成為中國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早在青年時代,李時珍一邊行醫,一邊研究藥物,立志要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1551 年,明宗室武昌楚王聞知他醫術精湛,聘他到王府主管祭祀禮儀和醫務。他為了重修本草,於是就打點行裝進了王府。不久,便因治癒楚王世子的暴厥和其他不少人的疑難雜症而名揚朝廷,被舉薦擔任了太醫院的醫官。這太醫院,是明王朝的中央醫療機構,院中擁有大量外界罕見的珍貴醫書資料和藥物標本。他在這裡大開眼界,一頭扎進書堆,夜以繼日地研讀、摘抄和描繪藥物圖形,努力吸取著前人提供的醫學精髓。與此同時,他多次向院方提出編寫本草的建議。然而,他的建議不僅未被採納,反而遭到無端的譏諷挖苦與打擊中傷。他很快便明白,這裡絕非自己用武之地,要想實現畢生為之奮鬥的理想,只有走自己的路。一年後,他毅然告病還鄉。
1552年,34歲的李時珍著手按計劃重修本草。由於準備充分,開頭還比較順利,後來在寫作的過程中,發現藥物是那樣的多種多樣,對它們的性狀、習性和生長情形,很難全部心中有數。比如,白花蛇,同竹子、艾葉,本是蘄州的三大特產,可以主治風痺、驚搐、癩癬等疾病,是一味貴生藥品。但他從藥販子那兒買來的“白花蛇”,有時是另一種蛇冒充的,跟書上描述的大相徑庭。那麼,真正的白花蛇究竟是什麼樣的呢?為了解開這個謎,李時珍曾跟著捕蛇人親自上山,捕捉到一條白花蛇,仔細一看,果然和書上講的一模一樣。
從此,李時珍走出家門,深入山間田野,實地對照,辨認藥物。除湖廣外,先後到過江西、江蘇、安徽、河南等地,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行程達兩萬餘里。他閱讀了大量的古代醫學書籍,一邊讀,一邊認真做筆記,他認為哪些對,哪些錯,哪些需要驗證,哪些應該補充的地方,都一一記錄下來,並且到處訪問醫生、老農、漁民和獵人,收集民間治病的驗方、土方,還親自去荒僻的深山裡採藥。他不怕山高路遠,不怕嚴寒酷暑,走遍了產藥材的名山。他有時好幾天不下山,餓了吃些乾糧,天黑了就在山上過夜。許多藥材他都親口品嚐,判斷藥性和藥效。就這樣,他歷盡了千辛萬苦,積累了大量的醫藥資料。
李時珍從30多歲動筆,到54歲才把《本草綱目》初稿寫出來。以後又連續修改了三次,到了61歲,這部190多萬字的大書才全部寫完。
《本草綱目》全書52卷,收錄了藥物1892種,分為16部、60類,其中有374種是過去沒有記載的新藥物。該書對每一種藥物的名稱、效能、用途和製作方法都做了詳細說明。書中還附有1100餘首藥方,1160幅藥物形態圖。
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中國珍貴的醫藥文化遺產。這部書17世紀初傳人日本和北韓,以後又陸續翻譯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流傳到世界各地,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直到現在,《本草綱目》仍是世界醫學的一部重要文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醫學發展做出的偉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