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門猿

    周瑜是一代名將,自身水平高,有光輝戰績。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水調歌頭》)

    而且個人形象好,有風度,精通音樂。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李端《聽箏》)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很正面的形象,而且三華人物知名度又高,所以被很多人提及也就不奇怪了。

    但我不太同意題主【個人認為周瑜相比其他三華人物在詩詞中被引用的頻率更高】的觀點。

    這裡就要請諸葛丞相出來了: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詠懷古蹟五首》其四: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其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李商隱《籌筆驛》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裡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溫庭筠《過五丈原》

    鐵馬雲雕久絕塵,柳營高壓漢宮春。天清殺氣屯關右,夜半妖星照渭濱。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象床寶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

  • 2 # 歷史檔案館

    一.

    關公故事多不多,地位高不高?搜韻裡,“周郎”587條,關公不過十,關羽26個,雲長607個泰半“閒雲/長”、“暮雲/長”……做不得數,關張49、關雲長32個,加起來遠不及周郎。

    然而,假使我們換一個比較方式,只看以周郎、關公為題詠物件的有多少,情況又不一樣。也簡單一點,只看標題裡有他們的。

    周公瑾5+周瑜11=16

    關雲長5+關羽6+關公4+關帝4+關聖6=25

    而武侯在標題裡直接一百多次,比周瑜高了一個量級。而在正文裡呢?不過兩倍而已。其理亦然。

    二.

    詩詞裡,周郎用於何處呢?

    柳絮風前轉,梅花雪裡春。鴛鴦翡翠兩爭新。但得周郎一顧、勝珠珍。(蘇)

    翡翠樓前芳草路。寶馬墜鞭曾駐。最是周郎顧。尊前幾度歌聲誤。(辛)

    鶯語滑,透紋紗。有低唱人誇。怕誤卻周郎醉眼,倚扇佯遮。

    這三例全從“曲有誤,周郎顧”來。特別指出,即使是所謂豪放派的蘇辛,在使用“周郎”時,也是涉風流更多,關於將軍都督為少。

    惆悵周郎已老,莫唱當時曲。幽歡難卜。明年誰健,更把茱萸再三囑。

    到這裡,周郎大抵只剩音樂而已,唯與作者(清真,草窗亦有)同姓,正合用。

    至於

    周郎逸興,黃帽侵雲水。落日媚滄洲,泛一棹、夷猶未已。

    當清真把這個詞用到這種程度,我們已經不知道它還和周瑜有沒有關係了,它只是一個符號,暗示著風流倜儻。就像讀懂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

    荀令如今頓老,總忘卻樽前舊風味。

    根本不大需要深入瞭解何遜、荀彧一樣,對於讀懂“周郎逸興”,重要的是你知道作為程式碼的它在詩詞裡指向了什麼,而不是作為人物的他在歷史上做了什麼。

    總之,當“周郎”這個詞用得越來越多,作為歷史人物的周郎就愈隱遁,作為文化符號的周郎就愈凸顯。

    三.

    作為符號的周郎,為什麼多過作為符號的其他三華人物呢?

    首要的原因在於,它能很輕鬆地出現在日常的書寫中。他風度翩翩,又有一個“曲有誤,周郎顧”的典故,寫音樂,寫歌女,可以用他。他有一個小喬,寫歌女,寫夫妻,可以用他。而這種題材的寫作,顯然要比政治和戰爭要常見多了,周郎也就比小瞞大耳的故實更好用。

    其次,賦詩作詞的都是文人~能引起文人共鳴的,自然是文人氣質最重的周郎。不贅。

    再者,南宋偏安一隅,其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恰乃當年東吳地界。南宋最渴望的,即是像孫權、周瑜那樣,取得一場抗擊北方強敵的大勝利。劉克莊、劉過有過一相似的詠歎:

    謝傅東山心未遂,周郎赤壁功猶小。(劉克莊)

    周郎未戰曹瞞走,謝安一笑苻堅危。(劉過)

    作為正面形象的周郎、謝安,代表的是東吳、東晉政權,俱偏安東南一隅,其背後的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都給北方強敵一次沉重的打擊。抗金將領李綱,表達得更為明確:

    貔貅一夜渡湘江,賊壘朝臨盡出降。自古成功在機會,周郎赤壁豈難雙。

    總之,政治軍事形勢和心理情境,使得南宋作家更多地選擇了周瑜,而非曹劉兩勢力。除了直接的數量增加之外,經此一番再發掘之後,周郎在詩文中的形象已經遠比關張等更為飽滿、高大和,臉熟。

    而文人意象的增多,後世作家擷取典故,不在唐,乃在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佟大為春生是什麼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