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位
(1)發球員的分數為0或雙數時,雙方運動員均應在各自的右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2)發球員的分數為單數時,雙方運動員均應在各自的左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3)如“再賽”,發球員應以該局的總的分數來確定站位。若總分為15分(單數),雙方運動員均應再各自的左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若總分為16分(雙數),雙方運動員均應再各自的右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4)球發出後,雙方運動員就不再受發球區的限制而自由擊到對方場區的任何位置,運動員的站位也可以在自己這方場區的界內或界外。
(5)在第三局或只進行一局的比賽中,當一方分數首先到達11分時,雙方交換場區。
二、比賽
(1)交換場區
① 以下情況運動員應交換場區: 1、第一局結束。 2、第三局開始。 3、第三局中或只進行一局的比賽進行至一方達到11分時。
② 運動員未按以上規則交換場區,一經發現立即交換,已得分數有效。
(2)合法發球:
①發球時任何一方都不允許非法延誤發球。
②發球員和接發球員都必須站在斜對角線發球區內發球和接發球,腳不能觸及發球區的界限;兩腳必須都有一部分與地面接觸,不得移動,直至將球發出。
④擊球瞬間球杆應指向下方,從而使整個球框明顯低於發球員的整個握拍手部。
⑤發球開始後,發球員的球拍必須連續向前揮動,直至將球發出。
⑥發出的球必須向上飛行過網,如果不受攔截,應落入接發球員的發球區。
(3)羽毛球的違例
①發球不合法違例,或接發球者提前移動。
②發球員發球時未擊中球。
④比賽時: 1、球落在球場邊線外。 2、球從網孔或從網下穿過。 3、球不過網。 4、球碰屋頂、天花板或四周牆壁。 5、球碰到運動員的身體或衣服。 6、球碰到場地外其他人或物體(由於建築物的結構問題,必要時地方羽毛球組織可以制定羽毛球觸及建築物的臨時規定,但其他組織有否決權)。
⑤比賽時,球拍或球的最初接觸點不在擊球者網的這一方(擊球者擊球后,球拍可以隨球過網)。
⑥比賽進行中: 1、運動員球拍、身體或衣服觸及網或網的支援物。 2、運動員的球拍或身體,以任何程度侵入對方場區。 3、妨礙對手,如阻擋對方緊靠球網的合法擊球。
⑦比賽時,運動員故意分散對方注意力的任何舉動,如喊叫、故作姿態等。
⑨運動員違反比賽連續性的規定。
⑩ 運動員行為不端。
(4)重發球
①與不能預見或意外的情況,應重發球。
②除發球外,球過網後,球掛在網上或停在網頂,應重發球。
④發球員在接發球員未做好準備時發球,應重發球。
⑤比賽進行中,球託與球的其他部分完全分離,應重發球。
⑥司線員未看清球的落點,裁判員也不能做出決定時,應重發球。
⑦“重發球”時,最後一次發球無效,原發球員重發球。
(5)死球
①球撞網並掛在網上,或停在網頂上。
②球撞網或網柱後開始在擊球這一方落向地面。
④“違例”或“重發球”。
(6)發球區錯誤
①發球順序錯誤。
②從錯誤的發球區發球。
(7)發球區錯誤的裁判方法
①如果錯誤在下一次發球擊出前發現,應重發球;只有一方錯誤並輸了這一回合,則錯誤不予糾正。
②如果錯誤在下一次發球擊出前未被發現,則錯誤不予糾正。
④如果發球區錯誤未被糾正,比賽也應繼續進行,並且不改變運動員的新發球區和新發球順序。
(8)比賽中的出界 單打的邊線,是在邊界的裡面一條。 雙打的邊線就是最外面一條。 單打的前發球線,就是最前面的一條線。 後發球線就是底線。發球在這兩條線之間才有效。 雙打的前發球線和單打一樣,都是最前面一條。 後發球線是底線前的那一條線。發球在這兩條線之間才有效。
羽毛球應有16根羽毛固定在球託部,羽毛長64毫米至70毫米,但每一個球的羽毛從託面到羽毛尖的長度應一致。羽毛頂端圍成圓形,直徑為58毫米至68毫米,球託直徑25毫米至28毫米,底部為圓形,羽毛球重4.6克至5.50克。而對於非羽毛製成的球,我們則要求製成裙狀,質量、效能不得超過10%的差距。對於比賽用球,必須經過檢驗才能用,正確方法是:站在端線,低手向前上方全力擊球,球的飛行方向與邊線平行,一個合格的球,應落在離對方端線53~99釐米之間。
一、站位
(1)發球員的分數為0或雙數時,雙方運動員均應在各自的右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2)發球員的分數為單數時,雙方運動員均應在各自的左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3)如“再賽”,發球員應以該局的總的分數來確定站位。若總分為15分(單數),雙方運動員均應再各自的左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若總分為16分(雙數),雙方運動員均應再各自的右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4)球發出後,雙方運動員就不再受發球區的限制而自由擊到對方場區的任何位置,運動員的站位也可以在自己這方場區的界內或界外。
(5)在第三局或只進行一局的比賽中,當一方分數首先到達11分時,雙方交換場區。
二、比賽
(1)交換場區
① 以下情況運動員應交換場區: 1、第一局結束。 2、第三局開始。 3、第三局中或只進行一局的比賽進行至一方達到11分時。
② 運動員未按以上規則交換場區,一經發現立即交換,已得分數有效。
(2)合法發球:
①發球時任何一方都不允許非法延誤發球。
②發球員和接發球員都必須站在斜對角線發球區內發球和接發球,腳不能觸及發球區的界限;兩腳必須都有一部分與地面接觸,不得移動,直至將球發出。
④擊球瞬間球杆應指向下方,從而使整個球框明顯低於發球員的整個握拍手部。
⑤發球開始後,發球員的球拍必須連續向前揮動,直至將球發出。
⑥發出的球必須向上飛行過網,如果不受攔截,應落入接發球員的發球區。
(3)羽毛球的違例
①發球不合法違例,或接發球者提前移動。
②發球員發球時未擊中球。
④比賽時: 1、球落在球場邊線外。 2、球從網孔或從網下穿過。 3、球不過網。 4、球碰屋頂、天花板或四周牆壁。 5、球碰到運動員的身體或衣服。 6、球碰到場地外其他人或物體(由於建築物的結構問題,必要時地方羽毛球組織可以制定羽毛球觸及建築物的臨時規定,但其他組織有否決權)。
⑤比賽時,球拍或球的最初接觸點不在擊球者網的這一方(擊球者擊球后,球拍可以隨球過網)。
⑥比賽進行中: 1、運動員球拍、身體或衣服觸及網或網的支援物。 2、運動員的球拍或身體,以任何程度侵入對方場區。 3、妨礙對手,如阻擋對方緊靠球網的合法擊球。
⑦比賽時,運動員故意分散對方注意力的任何舉動,如喊叫、故作姿態等。
⑨運動員違反比賽連續性的規定。
⑩ 運動員行為不端。
(4)重發球
①與不能預見或意外的情況,應重發球。
②除發球外,球過網後,球掛在網上或停在網頂,應重發球。
④發球員在接發球員未做好準備時發球,應重發球。
⑤比賽進行中,球託與球的其他部分完全分離,應重發球。
⑥司線員未看清球的落點,裁判員也不能做出決定時,應重發球。
⑦“重發球”時,最後一次發球無效,原發球員重發球。
(5)死球
①球撞網並掛在網上,或停在網頂上。
②球撞網或網柱後開始在擊球這一方落向地面。
④“違例”或“重發球”。
(6)發球區錯誤
①發球順序錯誤。
②從錯誤的發球區發球。
(7)發球區錯誤的裁判方法
①如果錯誤在下一次發球擊出前發現,應重發球;只有一方錯誤並輸了這一回合,則錯誤不予糾正。
②如果錯誤在下一次發球擊出前未被發現,則錯誤不予糾正。
④如果發球區錯誤未被糾正,比賽也應繼續進行,並且不改變運動員的新發球區和新發球順序。
(8)比賽中的出界 單打的邊線,是在邊界的裡面一條。 雙打的邊線就是最外面一條。 單打的前發球線,就是最前面的一條線。 後發球線就是底線。發球在這兩條線之間才有效。 雙打的前發球線和單打一樣,都是最前面一條。 後發球線是底線前的那一條線。發球在這兩條線之間才有效。
羽毛球應有16根羽毛固定在球託部,羽毛長64毫米至70毫米,但每一個球的羽毛從託面到羽毛尖的長度應一致。羽毛頂端圍成圓形,直徑為58毫米至68毫米,球託直徑25毫米至28毫米,底部為圓形,羽毛球重4.6克至5.50克。而對於非羽毛製成的球,我們則要求製成裙狀,質量、效能不得超過10%的差距。對於比賽用球,必須經過檢驗才能用,正確方法是:站在端線,低手向前上方全力擊球,球的飛行方向與邊線平行,一個合格的球,應落在離對方端線53~99釐米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