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匯版本於1987年3月12日在百老匯劇場開幕,寇姆·威爾金斯和弗朗斯·盧菲勒在此重新演繹他們的角色。當年該劇被評為託尼獎最佳音樂劇,並且同時獲得了另外五個獎項:邁克·馬奎爾獲最佳男主角獎,弗朗斯·盧菲勒獲最佳女主角獎,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和阿蘭·鮑伯利獲最佳劇本獎,特萊沃·努恩和約翰凱爾德獲最佳導演獎,戴維·赫西獲最佳燈光設計獎。本劇在百老匯劇院演出至1990年10月10日,而後遷移至帝國戲院演出。原本預計在2003年3月15日停演,也許是因為這項公佈而引起觀眾熱潮,導致停演日期延後。經過了16年共6680場的演出,當它在2003年5月18日停演時,成為排名在《貓》劇之後,在百老匯演出期間第二長的音樂劇。然而此紀錄在2006年被歌劇Wraith超越,使本劇成為百老匯史上演出第三長的音樂劇。擴充套件資料:其他版本介紹英國版在1982年,英國的音樂劇監製喀麥隆·麥金塔斯(Cameron Mackintosh)開始製作英文版本,並由赫柏特·克雷茲莫(Herbert Kretzmer)填詞。英文的版本由崔佛·南(Trevor Nunn)導演,於1985年10月8日在倫敦Barbican Theatre開幕。百老匯的版本則在1987年開幕,並在東尼獎13項提名中奪得九個獎項,包括最佳音樂劇和最佳原創音樂,而且上演直至2003年。在百老匯歷史中上演年期最長的音樂劇,悲慘世界排行第三。在最初的版本中,由寇姆·威爾金斯飾演冉阿讓,弗朗斯·盧菲勒飾演愛波妮,瑞貝卡·卡因飾演珂賽特,帕蒂·盧珀恩飾演芳婷,羅傑·阿蘭姆飾演賈維探長,艾倫·阿姆斯壯飾演德納第。
百老匯版本於1987年3月12日在百老匯劇場開幕,寇姆·威爾金斯和弗朗斯·盧菲勒在此重新演繹他們的角色。當年該劇被評為託尼獎最佳音樂劇,並且同時獲得了另外五個獎項:邁克·馬奎爾獲最佳男主角獎,弗朗斯·盧菲勒獲最佳女主角獎,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和阿蘭·鮑伯利獲最佳劇本獎,特萊沃·努恩和約翰凱爾德獲最佳導演獎,戴維·赫西獲最佳燈光設計獎。本劇在百老匯劇院演出至1990年10月10日,而後遷移至帝國戲院演出。原本預計在2003年3月15日停演,也許是因為這項公佈而引起觀眾熱潮,導致停演日期延後。經過了16年共6680場的演出,當它在2003年5月18日停演時,成為排名在《貓》劇之後,在百老匯演出期間第二長的音樂劇。然而此紀錄在2006年被歌劇Wraith超越,使本劇成為百老匯史上演出第三長的音樂劇。擴充套件資料:其他版本介紹英國版在1982年,英國的音樂劇監製喀麥隆·麥金塔斯(Cameron Mackintosh)開始製作英文版本,並由赫柏特·克雷茲莫(Herbert Kretzmer)填詞。英文的版本由崔佛·南(Trevor Nunn)導演,於1985年10月8日在倫敦Barbican Theatre開幕。百老匯的版本則在1987年開幕,並在東尼獎13項提名中奪得九個獎項,包括最佳音樂劇和最佳原創音樂,而且上演直至2003年。在百老匯歷史中上演年期最長的音樂劇,悲慘世界排行第三。在最初的版本中,由寇姆·威爾金斯飾演冉阿讓,弗朗斯·盧菲勒飾演愛波妮,瑞貝卡·卡因飾演珂賽特,帕蒂·盧珀恩飾演芳婷,羅傑·阿蘭姆飾演賈維探長,艾倫·阿姆斯壯飾演德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