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茗史館

    唐人好酒,上至天子、下至黎民,不僅好酒、更好豪飲,動輒“會須一飲三百杯”、“莫厭狂歌酒百杯”。因此,唐朝的名酒也極多,其中葡萄酒的釀造工藝和葡萄酒的文化更是在唐朝得到了飛躍性發展。那麼唐朝皇帝平時都喝什麼酒呢?

    唐朝的酒受限於釀造工藝,酒精度不如現在高,酒麴品質難以保證,品相也不是很好,通常有點發綠,上面還通常漂浮著一些其他雜質,正如白居易所說的“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再如李白所說“千杯綠酒何辭醉,一面紅妝惱殺人”,這便是所謂的“濁酒”了。

    不過上面說的都是品質比較低的酒,皇帝不等同於百姓,他們喝的自然不是凡品,雖然不至於“瓊漿玉露”,但至少也是當時最為名貴之酒,這才能彰顯其身份地位。由於華人好酒,因此唐朝當時的高階酒也不少,根據唐人李肇就在《唐·國史補》中對當時的天下名酒有一段記載“……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嶺南之靈溪,博羅、宜城之九醞,潯陽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蝦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漿類灑,法出波斯,三勒者,謂摩勒,毗梨勒,訶梨勒。”

    從上面這段記載來看,當時唐朝的名酒主要就是滎陽的土窟春, 富平的石凍春, 劍南的燒春,嶺南的靈溪酒,博羅、宜城的九醞酒,潯陽的湓水酒,京城的西市腔、蝦蟆陵、郎官清、阿婆清等酒,還有從波斯進口的三勒漿、從大食進口的馬朗酒等,當然也少不了最為出名的葡萄酒。

    而唐朝皇帝和大臣對於葡萄酒的確非常喜歡,甚至李世民、魏徵等人還親自參與釀製,《太平御覽》稱唐太宗釀的酒“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盎”,李世民也曾親自稱讚魏徵釀製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武則天的《遊九龍潭》裡也有“山窗遊玉女,澗戶對瓊峰。巖頂翔雙鳳,潭心倒九龍。酒中浮竹葉,杯上寫芙蓉。故驗家山賞,惟有風入松。”之言,可見當時皇室對於葡萄酒的確是極為喜歡的。

  • 2 # 獨孤行霜

    唐朝時候的酒可以參考江浙的黃酒,那是沒有蒸餾技術,多數是普通的發酵酒。度數大約在10-20度之間。所以大多叫濁酒,而且有個詞語就做篩酒,就是把酒過一下篩,把其中的糧食過濾了。還有酒必須要燙一下,燙酒的酒壺在宋朝還有,這個主要是為了讓濁酒裡面的甲醇先揮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獄》最後那8個人的結局是什麼?能說的全面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