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是限牌沒辦法,否則任何情況都別考慮買電動車。
因為除了限牌(限行),電動車任何能做的事情,燃油車都能做。而燃油車能做的事情,電動車很多做不了。
動力:你市區真的需要那麼強的動力嗎?市區限速60,百公里8秒左右的車是完全足夠的,這個開過幾年車的人都懂。當然不是說動力完全沒用,這個後續會聊。
使用成本:很多人計算過,這裡我就不放了。簡單說結論:電動車如果沒有充電樁,用外面樁充電成本基本持平燃油車;家裡有樁的,平時成本會大幅度低於燃油車。
但電動車,由於電池衰減和技術進步,兩三年以後殘值剩20%-30%都屬於高的了。你再摺合算一下,算你一年開一萬公里,每年只要車多貶值一萬,你就相當於多了一塊錢一公里,摺合就是(因為貶值)你要比別人多耗費百公里13-16個油。
有人會問,那看起來電動車還是有點優勢的啊,雖然不是很明顯。比如那個加速,確實普遍比燃油車快啊。還有算上保養費,晚點賣,好像也能省個萬把塊錢。
好,如果你有房有車位有樁,預算也夠的話,電動車有一點優勢。
但是電動車能做的,燃油車都能做。而電動車的劣勢是充電時間和基礎設施落後,基本來說,就算你家裡有樁,如果你的行駛半徑超過續航里程的一半,你就基本去不了。
舉個例子,如果你的車夏天續300km,冬天開空調200km。那麼你去的地方單程假如超過80km,你就會隨時擔心回不了家,因為你的電瓶並不一定是滿的。
自駕遊、長途旅行更與你完全無緣,家裡有急事如果電沒充滿你也無法出門。買個車還是買個爹?
在日常使用有一點點優勢,卻沒有決定性的必選條件。在缺陷上毫無還手之力,出門要精確計算電量還要經常關空調來為了續航多一點,何苦呢?
至於日系混動車,市區開的多首選,快速路多或者高速多就沒必要了。本質和燃油車沒太大區別。
除非是限牌沒辦法,否則任何情況都別考慮買電動車。
因為除了限牌(限行),電動車任何能做的事情,燃油車都能做。而燃油車能做的事情,電動車很多做不了。
動力:你市區真的需要那麼強的動力嗎?市區限速60,百公里8秒左右的車是完全足夠的,這個開過幾年車的人都懂。當然不是說動力完全沒用,這個後續會聊。
使用成本:很多人計算過,這裡我就不放了。簡單說結論:電動車如果沒有充電樁,用外面樁充電成本基本持平燃油車;家裡有樁的,平時成本會大幅度低於燃油車。
但電動車,由於電池衰減和技術進步,兩三年以後殘值剩20%-30%都屬於高的了。你再摺合算一下,算你一年開一萬公里,每年只要車多貶值一萬,你就相當於多了一塊錢一公里,摺合就是(因為貶值)你要比別人多耗費百公里13-16個油。
有人會問,那看起來電動車還是有點優勢的啊,雖然不是很明顯。比如那個加速,確實普遍比燃油車快啊。還有算上保養費,晚點賣,好像也能省個萬把塊錢。
好,如果你有房有車位有樁,預算也夠的話,電動車有一點優勢。
但是電動車能做的,燃油車都能做。而電動車的劣勢是充電時間和基礎設施落後,基本來說,就算你家裡有樁,如果你的行駛半徑超過續航里程的一半,你就基本去不了。
舉個例子,如果你的車夏天續300km,冬天開空調200km。那麼你去的地方單程假如超過80km,你就會隨時擔心回不了家,因為你的電瓶並不一定是滿的。
自駕遊、長途旅行更與你完全無緣,家裡有急事如果電沒充滿你也無法出門。買個車還是買個爹?
在日常使用有一點點優勢,卻沒有決定性的必選條件。在缺陷上毫無還手之力,出門要精確計算電量還要經常關空調來為了續航多一點,何苦呢?
至於日系混動車,市區開的多首選,快速路多或者高速多就沒必要了。本質和燃油車沒太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