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父庭玢,任崑山縣尉時生郊。孟郊早年生活貧困,曾周遊湖北、湖南、廣西等地,無所遇合,屢試不第。貞元中張建封鎮徐州時,郊曾往謁。46歲(一說45歲),始登進士第。然後東歸,旅遊汴州(今河南開封)、越州(今浙江紹興)。貞元十七年(801),任為溧陽尉。在任不事曹務,常以作詩為樂,被罰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鄭餘慶奏為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60歲時,因母死去官。鄭餘慶鎮興元,又奏為參謀、試大理評事。郊應邀前往,到閿鄉(今河南靈寶),暴病去世。張籍私諡為貞曜先生。唐人認為孟詩是“元和體”的一種,“元和已後”,“學矯激於孟郊”(李肇《唐國史補》)。唐末張為作《詩人主客圖》,以他為“清奇僻苦主”。宋詩人梅堯臣、謝翱,清詩人胡天遊、江□、許承堯,寫作上都受到他的影響。對孟詩的評價,持褒義論的,韓愈、李觀以後,有貫休、黃庭堅、費袞、潘德輿、劉熙載、陳衍、錢振□、夏敬觀等;持貶義論的,有蘇軾、魏泰、嚴羽、元好問、王□運等。他和賈島都以苦吟著稱,又多苦語。蘇軾稱之“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後來論者便以孟郊、賈島並稱為苦吟詩人代表,元好問甚至嘲笑他是“詩囚”(《論詩三十首》)。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編刊,黃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見。陸心源所藏汲古閣影宋精本,今歸日本。通行本有汲古閣本,閔刻朱墨本。《四部叢刊》影印杭州葉氏藏明弘治本。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刊印華忱之校訂《孟東野詩集》,末附孟郊年譜、遺事輯錄。註釋有陳延傑《孟東野詩注》,夏敬觀選注《孟郊詩》。事蹟可參考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新、舊《唐書》本傳、夏敬觀《孟東野先生年譜》、華忱之《唐孟郊年譜》。在孟郊的一生中,“春風得意”的日子非常的短暫。他一生幾乎都貧困潦倒,連死後的喪事也是韓愈等友人集資操辦的。雖然他生活貧困,仕途短暫,但正是這樣的生活困境,才鑄就了他陰鬱、冷峭、樸重的詩風,成為唐代著名的苦吟詩人,被人們稱為“高天厚地一詩囚”,與賈島並稱為“郊寒島瘦”。
1、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父庭玢,任崑山縣尉時生郊。孟郊早年生活貧困,曾周遊湖北、湖南、廣西等地,無所遇合,屢試不第。貞元中張建封鎮徐州時,郊曾往謁。46歲(一說45歲),始登進士第。然後東歸,旅遊汴州(今河南開封)、越州(今浙江紹興)。貞元十七年(801),任為溧陽尉。在任不事曹務,常以作詩為樂,被罰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鄭餘慶奏為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60歲時,因母死去官。鄭餘慶鎮興元,又奏為參謀、試大理評事。郊應邀前往,到閿鄉(今河南靈寶),暴病去世。張籍私諡為貞曜先生。唐人認為孟詩是“元和體”的一種,“元和已後”,“學矯激於孟郊”(李肇《唐國史補》)。唐末張為作《詩人主客圖》,以他為“清奇僻苦主”。宋詩人梅堯臣、謝翱,清詩人胡天遊、江□、許承堯,寫作上都受到他的影響。對孟詩的評價,持褒義論的,韓愈、李觀以後,有貫休、黃庭堅、費袞、潘德輿、劉熙載、陳衍、錢振□、夏敬觀等;持貶義論的,有蘇軾、魏泰、嚴羽、元好問、王□運等。他和賈島都以苦吟著稱,又多苦語。蘇軾稱之“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後來論者便以孟郊、賈島並稱為苦吟詩人代表,元好問甚至嘲笑他是“詩囚”(《論詩三十首》)。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編刊,黃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見。陸心源所藏汲古閣影宋精本,今歸日本。通行本有汲古閣本,閔刻朱墨本。《四部叢刊》影印杭州葉氏藏明弘治本。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刊印華忱之校訂《孟東野詩集》,末附孟郊年譜、遺事輯錄。註釋有陳延傑《孟東野詩注》,夏敬觀選注《孟郊詩》。事蹟可參考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新、舊《唐書》本傳、夏敬觀《孟東野先生年譜》、華忱之《唐孟郊年譜》。在孟郊的一生中,“春風得意”的日子非常的短暫。他一生幾乎都貧困潦倒,連死後的喪事也是韓愈等友人集資操辦的。雖然他生活貧困,仕途短暫,但正是這樣的生活困境,才鑄就了他陰鬱、冷峭、樸重的詩風,成為唐代著名的苦吟詩人,被人們稱為“高天厚地一詩囚”,與賈島並稱為“郊寒島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