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產圍城
-
2 # 島主視角
這個問題要具體看。對於一個乞丐來說,每頓能吃飽飯對他來說一定是幸福的,可是對於一個富翁來說他可能根本不會考慮這個問題。幸福是個抽象的概念,沒有固定的標準,如果你對於外在物質資源的擁有或控制不斷接近或達到你的心理需求目標,達到了某種平衡點,那麼你的感覺會是幸福的,反之則不幸福。但現實是這種平衡只是短暫的,心理的需求目標會因為對外在資源控制程度的不斷實現而不斷加碼,進而導致這種平衡的再次打破,普通人若想維持幸福感必須不斷努力工作去實現新目標來維持這種平衡。而佛教則採用了另種可行的手段來維持這種平衡,就是不斷降低內心的需求和慾望來代替對外在物質的追求。所謂幸福並不是一個實在的東西,只是一個虛幻的感受而已,是一個需要不斷維護的動態的平衡,所以一個人的幸福感受一定是精神層面的,與外在條件會相關,但不是絕對條件。
-
3 # 俠客行老王
每頓飯能吃飽,在和平時代不是最大的幸福,但是是最基本的幸福。美國有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有個全世界著名的需求五層次理論,其中第一層次就是生理需求,吃飯就是第一層次,也是最低層次。
每頓飯都能吃飽,是人類的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生理需求,只有吃飽了才能衍生我們餐飲行業,衍生社會各種發展,飯都吃不飽,飢腸轆轆,何談建設!吃飽穿暖才能進一步折騰,所以很多人罵人都會罵:吃飽了充的。在物質匱乏時代,人們首先追求的是吃飽,把溫飽當終極幸福,所以時至今日,踏入社會,人們還是會說:混口飯吃。
社會發展變化,人們的想法也在改變,從吃飽穿暖到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從電燈電話到寶馬香車,從寶馬香車到美女別墅。飽暖不僅讓人思淫慾,而且讓人不斷層級遞進,有新的追求。其實,馬斯洛的五層次理論,層層遞進,就是基本需求的衍生,現在看來根據五層次發展的行業,也是等級在遞進,比如我們餐飲業,就是第一層次,越往上,行業等級越高。
因此,每頓飯能吃飽,在和平時代或許不是最大的幸福,但是是最基本的幸福。每頓飯能吃飽後,你將會自然而然考慮更高的需求,不僅滿足吃飽,而且會要求吃好,吃的安全,吃的綠色,吃的健康,吃的苗條。當然還會有更高的追求,只要你還年輕,還沒有失志。
回覆列表
有個電影範偉演的,
裡面有他定義的幸福:
如果大家餓著呢,我有肉包子吃,我就是幸福!
如果都著急上廁所,蹲在那兒的人就是幸福,在旁邊等的人就是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