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08425833711

    魯迅先生曾說過:“我好像一頭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 牛很普通,在鄉村裡經常可以看見它的身影,但它同樣也很偉大.年輕力壯的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產奶,牛皮可以做鞋,牛肉還可以吃.在鄉間,隨處可見它的身影.牛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人們,卻在牛棚的角落邊默默地死去,而不求回報.沒有人會注意一頭牛的死去,更沒有人會在它死去後,想起它曾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它默默無聞地誕生在世上,又默默無聞地離去,但卻給人們留下了許多東西. 這默默無聞的牛讓我想起了許多生活中像它一樣的人:種地的農民、工廠的工人、學校的老師……他們就像牛一樣,默默無聞地工作,卻不求多大的回報.而社會缺少了他們,又怎麼可能像現在這樣呢?沒有了農民,人們就沒有糧食蔬菜吃;沒有了工人,就沒有了高樓大廈;沒有了老師,學生就學不到知識.這又使我想起了那些參加西部大開發的志願者.他們忍受著天寒地凍,忍受著乾旱洪水,為祖國的西部換來了繁榮昌盛.那麼艱難的事,他們都堅持下來了.然而他們又得到了多少回報呢? 然而有人認為奉獻是為了更多地索取.寓言中豬抱怨的目的也正是為了獲得人對它的讚揚.恰恰相反,奉獻的本質在於它的無私性.現在有許多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他們從不張揚自己輝煌的功績,不向國家伸手搞特殊.他們這種無私的精神,同樣是奉獻.這種奉獻更深沉,更偉大. 奉獻是積極主動的.個人的奉獻在於主觀願望的偉大體現.豬在生存之時,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積極地勞作奉獻,死後實現同豬一樣的貢獻.因此,它得到人們更多的稱讚,同時也將它喻為勤勞、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時,它的貢獻已不僅僅是在物質上的奉獻,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獻. 現在大批的作家、文藝工作者、思想家,他們也在奉獻著自己的思維,奉獻著自己的精神力量.中國處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在大力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這正是精神文明為經濟建設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由此可見,精神力量的奉獻不可忽視. 我們常把老師的奉獻比作"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人間最偉大的奉獻也在於此.教師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無私傳授給學生,一批批的學生成為國家棟梁而奔赴社會建設的洪流.當老師們放下手中的粉筆,滿頭銀絲時候,感嘆桃李滿天下的時候,他們才真正感觸到奉獻之後的欣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酒後不能做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