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
2 # lanfengz1
首先,社會對師生角色的定位拉大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古語有云“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在多數人的心中,老師就是要擁有學生的尊敬和敬畏。老師和學生之間,一個是俯視,另一個卻是仰視。俯仰之間,想要做一個平等的交流,還真是難。老師需要在班級體保持一個較好的形象,而學生受到老師的管束,也想要給老師留一個好的印象,因此雙方很難打破顧忌,彼此暢所欲言。
其次,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巨大差異也使得他們缺少共同的語言。老師的淵博知識,豐富人生閱歷和成熟的思想是學生所不具有的,思考問題的立場和角度也很難相同。那麼老師也就無法從學生那裡汲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他只能作為一個長者去給學生引導和適當的建議。反觀學生,當面對一個在很多方面都先於自己的人,怎麼可能不產生心理上的壓力而產生不平等的感受呢?
再而,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付出往往是單向的。老師對學生是負有責任的,他要學會引導自己的學生使得他們不斷進步,學生需要不辜負老師的期望,努力完善自我。而朋友之間更像是共同旅行的夥伴,互相攙扶互相激勵,這是師生之間所欠缺的。
還有,老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約束。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責任和義務有時會成為彼此交往的枷鎖。餘秋雨說:“真正的友情本性上拒絕功利,拒絕歸屬,拒絕契約,它是獨立人格之間的互相呼應和確認。它使人們獨而不孤,互相解讀自己存在的意義。”師生之間難道不存在著給予和接受的契約嗎?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師生在交往之中會存在疑慮。老師因為角色使然天然地就要對學生好,就算彼此之間有了朋友之間的種種表現,我們也無法判斷老師善意的行為是出於教師的天性還是真的出於朋友之間的友誼,同時老師也難以判斷學生對自己的親暱是出於身份地位所迫還是發自內心?人心是難以琢磨和猜測的。這種懷疑是阻礙師生之間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存在懷疑的友情不是真正的友情。要驗證這懷疑唯有在學生離開老師,不再接受他的教導之後才能知道。
綜上所述,我方認為,師生之間沒有真的友誼。
回覆列表
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師生之間當然可以有真正的友誼雖然不能像親情那樣但在學校的日子畢竟還是很長跟老師相處的時間也很多自己的每一點進步,都有老師的功能。怎麼可能不產生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