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爛柯人

    翻開戰國地圖可以發現,與秦國接壤的有趙、魏、韓、楚四個諸侯國,其中以韓最為弱小,而且由於它處在秦向中原挺近的必經之路,自然成為秦王最想吃掉的一塊肥肉。

    在戰國早、中期時,秦國雖然地域廣袤,但仍不具備吞併山東六國的勢力。不過,自商鞅變法後,秦國已經開始逐漸向東蠶食。這一階段,各國之間相互征伐,時戰時合,總體上保持著動態的均衡。

    不過,隨著秦國的崛起,而且趙、魏、韓三家矛盾日益顯現,使得秦國得以加快了蠶食南韓的進度。到嬴政即位時,南韓已經很難抵禦強秦,時常被迫向他國求援。

    從秦國的統一程序來看,最先被滅掉的便是南韓。一方面是由於秦國奉行遠交近攻的策略,一方面則是南韓最弱,難以與強秦抗衡。

    秦王吞併南韓,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這大體可以總結為三點原因:

    一是南韓雖弱,卻也仍是戰國七雄之一,作為萬乘之國的一方諸侯,也不可能頃刻間崩塌;

    二是南韓得到了三晉的援助,尤其是曾藉助趙國的軍力與強秦對抗,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秦趙因爭奪上黨郡而發生了長平之戰。

    三是南韓的間諜工程鄭國渠起到了飲鴆止渴的作用,當時南韓命水工鄭國勸諫秦王修建河渠,為的就是疲秦,雖然工程完成後秦國更強,但這樣工程還是具有短期效果的。

    所以說,秦雖強於韓,卻也難以在短期內將其吞併,這也是南韓能夠在戰國後期堅持抵抗二十餘年的原因。

  • 2 # 河洛國學館

    南韓在戰國七雄當中是個弱國。純粹說南韓抵抗了秦國20年是不確切的,韓主要是利用趙國替自己承受戰亂。如趙國和秦國的長平之戰。原本是秦國要攻佔南韓的上黨。南韓為了避免自己承受戰亂,就故意將上黨獻給趙國,製造趙國和秦國的矛盾,讓趙國替自己扺抗秦國.然而長平之戰以後,趙國大敗,失45萬士卒,大勢已去,國力一蹶不振,再也無力抵抗秦國。後期的南韓為求自保只有向秦國稱臣,並獻土地,從而魏趙韓三國聯盟破裂,而此時秦國的力量愈發強大。當時尉繚子對秦王說,南韓比較軟弱易攻,應該先兼併南韓,其次輪到趙國,魏國,這三個國家滅亡以後,就可以舉兵攻楚,楚國滅亡了,燕國和齊國還能跑得掉嗎?目前南韓已經稱臣和交出了土地,趙國相當已經失去臂膀,我們現在師出趙國無名,但我們現在可以進攻魏國,而魏國必然向趙國求救,然後我們就此移兵攻趙.

    後來事情正像尉僚子所判一樣,秦國大敗趙國後,在攻趙國的途中,順便移師南韓,將南韓吞併了,這一年是公元前230年.

    這個事情告訴我們,國力太弱,一味的依賴別人,雖然虛於委蛇,也難以自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在同一個科室換了崗位一個月,但是想換回之前的崗位,怎麼跟主管說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