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八佾第三》)
此章句“爭”是指射後的“中”與“不中”,即射的結果。
射者正心、誠意、存神,氣定神閒,心無雜念,身體不偏不倚,力道恰到好處,無過亦無不及。正中靶心,射者所求;射而不中,“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中”與“不中”,均顯君子之心。
“揖讓而升,下而飲”,“射禮”也。作揖、謙讓、下臺、登堂、飲酒、射箭,這是“射禮”的一系列動作。尊人自損,屈己敬人,依禮而射,亦是君子之為。
無論從“依禮而射”還是從射後所爭的“中與不中”,射有似乎君子,不亦宜乎。
另,本章句的重點不在於射為什麼有似乎君子,同樣也不在於爭什麼與不爭什麼。本章句語出《八佾第三》,該篇重點就是“禮”字,本章句的重點亦是“君子依禮而爭”。
雖然不是本章句重點,但讀《論語》對君子/射之爭與無所爭亦無法迴避。
“君子無所爭”,對於功、名、利、祿、富、貴等君子無所爭,這些只是為學修身求仁的副產品;相對於“射”,無所爭的應該是名次、讚譽、彩頭等,正確對待中與不中,均不失君子之心。
“君子所爭”,對於為學修身求仁,君子是當仁不讓;對於重擔、責任、擔當、困難等君子是先難後獲,先己後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為射之爭”,亦如“君子當仁不讓”一樣,君子亦“為射道不讓”。這是對“為射之道”更高境界的一種追求,這是一個不斷與高手切磋、不斷自修琢磨、不斷戰勝自己的過程,亦是“日日新,又日新”的過程。
為射之道反諸於己就是修身求仁為君子之道。再引申一句與此章無關的話,為射之道如此,為御、禮、樂、書、數之道,均如此。
獻醜了。
————————————————————————君子之於射也,內志正,外體直,持弓矢審固,而後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觀德。德也者,得之於其心也。君子之學,求以得之於其心,故君子之於射以存其心也。是故懆於其心者其動妄;蕩於其心者其視浮;歉於其心者其氣餒;忽於其心者其貌惰;傲於其心者其色矜;五者,心之不存也。不存也者,不學也。君子之學於射,以存其心也。是故心端則體正;心敬則容肅;心平則氣舒;心專則視審;心通故時而理;心純故讓而恪;心宏故勝而不張,負而不馳;七者備而君子之德成。君子無所不用其學也,於射見之矣。故曰:為人君者以為君鵠;為人臣者以為臣鵠;為人父者以為父鵠;為人子者以為子鵠。射也者,射己之鵠也;鵠也者,心也;各射己之心也,各得其心而已。故曰:可以觀德矣。作《 觀德亭記 》。
----明 王陽明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八佾第三》)
此章句“爭”是指射後的“中”與“不中”,即射的結果。
射者正心、誠意、存神,氣定神閒,心無雜念,身體不偏不倚,力道恰到好處,無過亦無不及。正中靶心,射者所求;射而不中,“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中”與“不中”,均顯君子之心。
“揖讓而升,下而飲”,“射禮”也。作揖、謙讓、下臺、登堂、飲酒、射箭,這是“射禮”的一系列動作。尊人自損,屈己敬人,依禮而射,亦是君子之為。
無論從“依禮而射”還是從射後所爭的“中與不中”,射有似乎君子,不亦宜乎。
另,本章句的重點不在於射為什麼有似乎君子,同樣也不在於爭什麼與不爭什麼。本章句語出《八佾第三》,該篇重點就是“禮”字,本章句的重點亦是“君子依禮而爭”。
雖然不是本章句重點,但讀《論語》對君子/射之爭與無所爭亦無法迴避。
“君子無所爭”,對於功、名、利、祿、富、貴等君子無所爭,這些只是為學修身求仁的副產品;相對於“射”,無所爭的應該是名次、讚譽、彩頭等,正確對待中與不中,均不失君子之心。
“君子所爭”,對於為學修身求仁,君子是當仁不讓;對於重擔、責任、擔當、困難等君子是先難後獲,先己後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為射之爭”,亦如“君子當仁不讓”一樣,君子亦“為射道不讓”。這是對“為射之道”更高境界的一種追求,這是一個不斷與高手切磋、不斷自修琢磨、不斷戰勝自己的過程,亦是“日日新,又日新”的過程。
為射之道反諸於己就是修身求仁為君子之道。再引申一句與此章無關的話,為射之道如此,為御、禮、樂、書、數之道,均如此。
獻醜了。
————————————————————————君子之於射也,內志正,外體直,持弓矢審固,而後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觀德。德也者,得之於其心也。君子之學,求以得之於其心,故君子之於射以存其心也。是故懆於其心者其動妄;蕩於其心者其視浮;歉於其心者其氣餒;忽於其心者其貌惰;傲於其心者其色矜;五者,心之不存也。不存也者,不學也。君子之學於射,以存其心也。是故心端則體正;心敬則容肅;心平則氣舒;心專則視審;心通故時而理;心純故讓而恪;心宏故勝而不張,負而不馳;七者備而君子之德成。君子無所不用其學也,於射見之矣。故曰:為人君者以為君鵠;為人臣者以為臣鵠;為人父者以為父鵠;為人子者以為子鵠。射也者,射己之鵠也;鵠也者,心也;各射己之心也,各得其心而已。故曰:可以觀德矣。作《 觀德亭記 》。
----明 王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