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名碑帖很多,無法一一敘述。但比較成熟的隸書當是東漢後期的漢隸,這個時期的碑帖代表主要有《曹全碑》、《乙瑛碑》、《禮器碑》、《史晨碑》、《張遷碑》、《石門頌》等等。這些碑帖基本涵蓋了漢隸書法的精華筆法,也就是說,掌握了這些碑帖基本也就能夠成為隸書水平很高的書法家了。
我是自學書法的,現在主要學習漢隸,我主要臨習過《曹全碑》、《乙瑛碑》、《禮器碑》、《張遷碑》這四種碑帖,所以相對比較瞭解,下面我主要談談這四個碑帖在筆法和結構方面的不同之處。說的不到位之處,敬請指正。
《曹全碑》是漢隸碑帖中最秀美的代表,字型扁方,長橫筆畫或撇捺筆畫一般向左右伸展,有些甚至寫的很誇張。波磔筆畫蠶頭雁尾很突出,尖細圓潤,舒展優美。
《曹全碑》多個橫畫、豎畫排列時,往往取“向”勢,顯得比較飽滿豐盈。橫、豎筆畫收筆時多用尖尾,顯得很靈動俏麗,這是其筆畫的重要特徵之一。
該碑中字用筆多用中鋒,細但勁挺,柔而不弱,初學此碑一定注意中鋒筆法,同時不能行筆過快,否則就會顯得軟散無力。
《乙瑛碑》同《史晨碑》、《禮器碑》均存於山東曲阜的孔廟之內,被稱為“孔廟三碑”。該碑字型以正方見多,用筆方圓結合,撇捺筆畫多收筆凝重,或圓或方,絕不輕浮,顯得複雜厚重有力。
該碑應該吸收了漢簡和章草書法的不少元素,筆畫收筆處多有回鋒引帶,以呼應下一個筆畫的趨勢,有的筆斷意連,生動靈活。
《乙瑛碑》比較有特色的筆畫是長豎,多寫做“S”型,既靈動有姿,又結實挺拔。
《禮器碑》是傳世漢碑中最有骨力的碑帖,字型同《乙瑛碑》有相似之處,但卻比後者更華麗、瘦勁。
《禮器碑》波磔筆畫很有特色,往往以方筆出鋒,比較誇張。碑中所有筆畫,很少使用圓轉,大多如“折釵股”,顯得張力十足。
我一直覺得,漢隸向楷書過渡,應該吸收了《禮器碑》的很多筆法,尤其是它的波磔已經非常接近楷書了。
《張遷碑》雖然也是東漢時期的隸碑,但卻更多地帶有古隸的特徵,比如其弱化波磔的特徵,就明顯同今隸特徵相悖。
該碑字型正方為主,筆畫等距排列,粗細大致均等厚重,顯得很拙樸可愛。《張遷碑》起筆收筆多用方筆,蠶頭雁尾不明顯。有些類似於今天的黑體字。清代很多隸書名家多取法此碑,比如伊秉綬、金農的隸書就帶有此碑的筆意。
寫《張遷碑》拙樸但絕不可笨重,更不能將墨洇成一塊,要拙中見清,樸中取俏。
隸書名碑帖很多,無法一一敘述。但比較成熟的隸書當是東漢後期的漢隸,這個時期的碑帖代表主要有《曹全碑》、《乙瑛碑》、《禮器碑》、《史晨碑》、《張遷碑》、《石門頌》等等。這些碑帖基本涵蓋了漢隸書法的精華筆法,也就是說,掌握了這些碑帖基本也就能夠成為隸書水平很高的書法家了。
我是自學書法的,現在主要學習漢隸,我主要臨習過《曹全碑》、《乙瑛碑》、《禮器碑》、《張遷碑》這四種碑帖,所以相對比較瞭解,下面我主要談談這四個碑帖在筆法和結構方面的不同之處。說的不到位之處,敬請指正。
《曹全碑》圓潤秀麗,單字左右取勢,扁方舒展《曹全碑》是漢隸碑帖中最秀美的代表,字型扁方,長橫筆畫或撇捺筆畫一般向左右伸展,有些甚至寫的很誇張。波磔筆畫蠶頭雁尾很突出,尖細圓潤,舒展優美。
《曹全碑》多個橫畫、豎畫排列時,往往取“向”勢,顯得比較飽滿豐盈。橫、豎筆畫收筆時多用尖尾,顯得很靈動俏麗,這是其筆畫的重要特徵之一。
該碑中字用筆多用中鋒,細但勁挺,柔而不弱,初學此碑一定注意中鋒筆法,同時不能行筆過快,否則就會顯得軟散無力。
《乙瑛碑》方正端莊,用筆方圓結合,敦厚圓潤《乙瑛碑》同《史晨碑》、《禮器碑》均存於山東曲阜的孔廟之內,被稱為“孔廟三碑”。該碑字型以正方見多,用筆方圓結合,撇捺筆畫多收筆凝重,或圓或方,絕不輕浮,顯得複雜厚重有力。
該碑應該吸收了漢簡和章草書法的不少元素,筆畫收筆處多有回鋒引帶,以呼應下一個筆畫的趨勢,有的筆斷意連,生動靈活。
《乙瑛碑》比較有特色的筆畫是長豎,多寫做“S”型,既靈動有姿,又結實挺拔。
《禮器碑》方正華麗,用筆以方見長,乾脆利落《禮器碑》是傳世漢碑中最有骨力的碑帖,字型同《乙瑛碑》有相似之處,但卻比後者更華麗、瘦勁。
《禮器碑》波磔筆畫很有特色,往往以方筆出鋒,比較誇張。碑中所有筆畫,很少使用圓轉,大多如“折釵股”,顯得張力十足。
我一直覺得,漢隸向楷書過渡,應該吸收了《禮器碑》的很多筆法,尤其是它的波磔已經非常接近楷書了。
《張遷碑》拙樸厚重,用筆少取圓轉,弱化波磔《張遷碑》雖然也是東漢時期的隸碑,但卻更多地帶有古隸的特徵,比如其弱化波磔的特徵,就明顯同今隸特徵相悖。
該碑字型正方為主,筆畫等距排列,粗細大致均等厚重,顯得很拙樸可愛。《張遷碑》起筆收筆多用方筆,蠶頭雁尾不明顯。有些類似於今天的黑體字。清代很多隸書名家多取法此碑,比如伊秉綬、金農的隸書就帶有此碑的筆意。
寫《張遷碑》拙樸但絕不可笨重,更不能將墨洇成一塊,要拙中見清,樸中取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