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828327405237

    姑姑 gūgu [Aunt] [口]:姑媽,又稱嫲嫲(mā má)等父親的姊妹。

    “嫲嫲”是一種親屬稱謂,粵語常用地的部分範圍、山東濰坊等部分地區的孫兒稱奶奶為“嫲嫲”,就是俗稱的奶奶。在皖西南地區,“嫲嫲”是一種方言稱謂,和“伯母”同意。在河南豫東部分地區,回族人的“ 嫲嫲 ”就是姑姑的意思。而在寧波部分地區,父親的姐姐稱為“嬤嬤”(mo mo),妹妹稱為“姑姑”。

    引證解釋

    1. 父親的姐妹,姑母、嫲嫲(mā má)。

    《前漢書平話》卷下:“ 田子春 起坐便謝,引 奉郎 來拜姑夫、姑姑。”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姑姑》:“今侄呼其姑曰姑姑。 宋 人已有此稱。”

    2. 出家女性的通稱。

    元 馬致遠 《任鳳子》第一折:“你道他都修善,不吃羶。你道是先生每鬧了 終南縣 ,道士每住滿 全真院 ,莊家每閒看《神仙傳》,姑姑每屯滿 七真堂 ,我道來搖車兒擺滿 三清殿 。”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幽媾》:“[生]:敢是遊方的小姑姑麼?”

    川劇《秋江》:“艄翁:哦!才是一位多情的姑姑!”

    3. 對未婚年輕女子的尊稱。猶姑娘。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邵女》:“﹝媼﹞登門,故與 邵 妻絮語,睹女,驚讚曰:‘好個美姑姑!假到 昭陽院 , 趙 家姊妹何足數得!’”

    4. 元朝貴婦所戴的一種帽子。

    明 葉子奇 《草木子·雜制》:“ 元朝 后妃及大臣之正室,皆帶姑姑,衣大袍……姑姑高圓二尺許,用紅色羅,蓋 唐 金步搖冠之遺制也。”也寫作“顧姑”、“固姑”、“罟罟”、“故故”、“括罟”等。參閱 宋 趙珙 《蒙韃備錄》、 明 陶宗儀 《南村輟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伴侶想要整容,你會不會支援?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