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9515082544

    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不但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同時還是個養生家,據說活了160多歲。《史記》中說:“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老子

    老子認為,自然界是人類生命的源泉,人要維持生命活動,就必須順乎自然,並要適應自然變化的規律。老子還要求,養生首先要做到:少私念、去貪心,並要有知足常樂的心態。認為追逐榮利、嗜慾無窮,是招災惹禍之源,是傷身損壽之根。老子在《道德經》一書中,多處提到靜和柔,認為柔和之氣是人體的生機之氣,就像出生嬰兒生機盎然、朝氣蓬勃。所以說,當我們常處於靜和柔中,有利於生髮人體的真元之氣。老子的順乎自然、怡淡寡慾、靜養柔氣的養生觀點,後經歷代醫家和養生學家的不斷補充、提高,逐發展成為中國獨特的“中醫養生之道”。

    莊子

    繼老子之後的道家代表人物莊子,也是著名的養生家。在人均壽命只有30多歲的先秦時代,莊子竟然活到了83歲,這在當時來說,不能不算是創下了高壽的奇蹟。莊子雲:“人之養生亦當如是,遊於空虛之境,順乎自然之理。”這裡的“空虛之境”並不是寄情於虛無縹緲,而是說要保持健康、贏得長壽,就須清心寡慾,遵循自然法則。而所謂的“清心寡慾”,指的是決定長壽的主要因素在於人的思想情志,因此莊子十分推崇心境平和、從容自得、處世曠達。從莊子以上言論我們不難看出:人要想達到健康長壽,首先要做到無憂無慮、安逸自在。

    另外,莊子還特別強調養生要保持平常心、涵養自制力。《莊子·讓玉》篇中日:“不能自勝而強不從者,此之為重傷者也。”其意思是說,不能剋制自己消極的情緒,而又硬去不順從自我感情,錯誤的觀念就會和良知相牴牾,反而平添了內心的煩惱,這樣最易造成自傷而折壽。除此之外,莊子還將老子的“少私寡慾”發展成“無慾”。並明確指出:只有做到徹底的“忘我”,才能達到真正的“無慾”;只有在“清靜無為”中,才能獲得真正的養生之道,而盡其天年。莊子還認為:養生就像庖丁解牛那樣,找出規律、遊刃有餘、不受損傷,便可達到保身、全生、延長壽命的目的。

    孔子

    春秋末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儘管他一生坎坷,其政治理想在當時無法得到實施,可還是活了73歲。而他長壽的主要原因,就是注重養生之道。孔子晚年對飲食很有講究,有八不食的習慣,從現在的保健、飲食衛生觀點來看,大部分也是正確的。這八不食是:食物變顏色了不吃、食物變味了不吃、糧食陳舊了不吃、魚和肉不新鮮了不吃、不時新的菜蔬不吃、烹調不當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飯菜不吃、從市場上買回來的酒和熟肉不吃。

    除此之外,孔子還有一句名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在這裡“食”是指糧食,“膾”是指切碎了的肉。意思是說,要多吃經過精加工的糧食,吃的肉也是切得越細越好。孔子認為:只有美食精細,才可頤年。這句話對於上了歲數的人來說,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年人的牙齒不好,腸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減弱,如食物太粗,肉不切細,不煮爛,便咬不動,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孔子晚年堅持了以上這些飲食原則,保證了營養的攝入,無疑是他健康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能告訴我《feelings》的原唱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