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書快看

    科學技術自上個世紀以來就經歷了迅猛的發展,包括有書君在內,如今的我們,早已被電視、手機、電腦等各種讓人上癮的東西所包圍……似乎,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不管老人還是小孩,都可以宅在家裡,開著wifi,嗑著瓜子,然後舒服的癱在沙發上,享受著前所未有的視覺和聽覺盛宴。大多數人可能都和有書君一樣覺得,的確,這是最好的時代,但是,這也是最壞的時代,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

    尼爾·波茲曼的代表作之一《娛樂至死》,批判的正是我們所處的娛樂化的時代。所謂“娛樂至死”,簡單來說,就是“樂呵著樂呵著就掛掉了”,這種死法,也可以稱為安樂死。在本書中,作者提出,由於電視等新的媒介方式的出現,使得我們生活方式、社會風氣和思想行為朝著“越來越嗨”的娛樂化方向前進。我們在這樣一個充斥著無限娛樂的世界裡,無聲無息的成為了“娛樂”的附庸,這就好像是當我們玩王者榮耀的時候,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思考一下,究竟是我們在玩王者榮耀,還是王者榮耀在玩我們?不管我們承不承認,我們在自己的“哈哈大笑裡”成為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生物。

    在本書中,作者首先進行論述的是關於媒介的認識,他提出,媒介是一種隱喻,也是一種方法論。但是也正因為媒介是一種隱喻,所以我們很難去發現媒介的變化對我們的文化,究竟產生了什麼樣的消極影響。也就是說當我們從看書到看電視的這個變化中,往往傻傻地分不清到底我們失去了什麼和得到了什麼。媒介即認識論,指的是我們都是透過媒介來學習知識和認識世界的。也就是說,現在的我們,是透過電視去認識事物的,而電視的本質是娛樂,所以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便是一個娛樂的世界。

    我們對現代媒介的接觸,最初是伴隨著印刷機而產生的報紙。所以,作者隨後又談到了美國“印刷機”時代,講到印刷機所產生的鉛字文化對當時人們的生活、思想、行為,包括話語特徵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幫助了早期的美華人認識智力和真理,而這樣的文化是一種嚴肅的文化,在這樣一種非娛樂的環境下,媒介所表達的就是一種思想的模式。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看書的時候更傾向去思考,而當我們看電視的時候卻像個傻瓜一樣,更傾向於“無腦”地享受。

    然而,印刷機時代早已在十九世紀末期開始逐漸逝去,人類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娛樂大盛宴,而這一切要歸功於電腦和網路時代的降臨。網路時代,文字文化轉向了影象文化,媒介更加想要滿足我們的視覺體驗。於是網路也傾向於越來越嚴重的娛樂化:人們的新聞娛樂化,宗教娛樂化,政治娛樂化……彷彿網路離開了娛樂,便像一條蚯蚓離開了泥土一樣不能存活。相比於那些嚴肅的話題和形式,我們毫無疑問更偏愛於不用動腦的“開懷大笑”。

    我們心甘情願的成為了娛樂的奴隸,不加一絲反抗樂在其中,對於這一點,我們心裡真是心大到一點數都沒有。有人說,活著就要開心嘛,這娛樂也是人之常情……但是這背後卻有著深深的隱患。

    影象文化相比於文字文化有更加嚴重的弱點,首先,影象所提供的資訊是不完整的資訊,這就像躲貓貓一樣,在這樣一個世界裡,資訊一會兒這裡,一會兒那裡進去你的視線,然後又很快的消失。其次,影象的本質目的就是為了吸引眼球,而娛樂性,就是吸引我們的最好方式。於是,網路上充斥著大量娛樂而無用的資訊。人們普遍的相信眼見為實,所以很容易會被娛樂化的影象所矇蔽和欺騙。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一切的一切,正如作者所說: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義為娛樂的週而復始,如果嚴肅的公眾對話變成了幼稚的嬰兒語言,總而言之,如果人民蛻化為被動的受眾,而一切公共事物形同雜耍,那麼這個民族就會發現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的命運就在劫難逃。

    在這樣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你,是否早已成為了娛樂的奴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起步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