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第一段描寫醉翁亭之所在及秀麗自然風光和得名緣由。用意是:為下文的活動安排了一個優美獨特的背景,同時點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
《醉翁亭記》的思想意脈是一個“樂”字,“醉”中之樂,它像一根綵線聯綴各幅畫面。放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散文立意猶如設了張本,作者就根據這樣的“意”寫了秀麗的“境”,從而達到情與景的交融,意與境的相諧。
《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全文以一個“樂”字貫穿全篇,並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內心抑鬱和苦悶寄情于山水之間,消融於與民同樂之間,表現了他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醉翁亭記》作於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當時整個的北宋王朝,雖然政治開明、風調雨順,但卻不思進取、沉溺於現狀,一些有志改革圖強的人紛紛受到打擊,眼睜睜地看著國家的積弊不能消除,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憂慮和痛苦。
這是他寫作《醉翁亭記》時的心情,悲傷又有一份歡喜。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代表作有《歐陽文忠集》。
醉翁亭記第一段描寫醉翁亭之所在及秀麗自然風光和得名緣由。用意是:為下文的活動安排了一個優美獨特的背景,同時點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
《醉翁亭記》的思想意脈是一個“樂”字,“醉”中之樂,它像一根綵線聯綴各幅畫面。放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散文立意猶如設了張本,作者就根據這樣的“意”寫了秀麗的“境”,從而達到情與景的交融,意與境的相諧。
《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全文以一個“樂”字貫穿全篇,並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內心抑鬱和苦悶寄情于山水之間,消融於與民同樂之間,表現了他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醉翁亭記》作於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當時整個的北宋王朝,雖然政治開明、風調雨順,但卻不思進取、沉溺於現狀,一些有志改革圖強的人紛紛受到打擊,眼睜睜地看著國家的積弊不能消除,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憂慮和痛苦。
這是他寫作《醉翁亭記》時的心情,悲傷又有一份歡喜。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代表作有《歐陽文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