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ull144386656

    遊牧民族是不可能產生高階文化的。

    農耕民族才是文化產生之源。

    理由遊牧生活不穩定,無法安定生活。

    農耕民族生活穩定,文化發展有土壤。

    遊牧民族打敗農耕民族那是處於冷兵器時代,力量相差以人力多少為主。

    但遊牧民族打敗農耕民族的機率並不多。

    所謂的文化交流純屬是以戰爭勝負為達成。

  • 2 # 太白山人5911

    謝邀。萬里長城橫亙在中國北方,成為區分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標誌物,已存在二千多年。見證了兩種文明的碰撞與交融。長城作為軍事設施,以防禦性功能,反映出農耕文明保守,平和的文化稟性。與長城外馬背民族以掠奪為目的的軍事入侵形成鮮明對照。華夏文化的包容性,使得自身具有相容幷蓄的優良品性。如春秋時趙威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華夏文化善於吸收外來營養的明例。遊牧文明在與農耕文明的一次次碰撞中,逐漸融入華夏農耕文明之中,為農耕文明羼入了剽悍之氣!南北朝時產生的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誰能想到如此優美的詞句,出自鮮卑人之手?

    幾千年來,一次次的碰撞交匯,使長城內外兩種不同的文明形式,融入到現在的大中華文明之中,豐富了中華文明。使得華夏文明具有了走向世界的可能。這,就是多彩的中華文明文化基因。

  • 3 # 奚譽賢

    遊牧不能作為文明的載體來認知,因為文明與文化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文明是不斷的創造更新與延續,而文化只是延續與繼續,缺少事物更新及創造力,所以遊牧只能稱作文化傳承來認知,而不是文明!

    遊牧文化的產生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末期。有學者認為遊牧社會形成於公元前9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遊牧形成社會的過程中,春秋戰國至西漢時期最為轟轟烈烈。

    遊牧的崛起社會的建立,遊牧文化應時而生。縱觀歷史,中國古代各朝代政權與遊牧政權長達幾千年的戰爭中,不僅僅是政治較量,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碰撞與融合,遊牧的西遷和南下,文化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

    幾千年來匈奴、柔然、突厥、鮮卑、契丹、女貞、蒙古等活躍在北方草原上,遊牧繼承並創新遊牧文化,把遊牧文化推向極致。

    農耕文明,整個過程都是一個創造的過程,所以農耕文明大於文化,當然文明的繼續延續傳承與發展是離不開文化的。

  • 4 # YATUO123

    中華文明起源中原。是漢人的文明。蒙元,滿清對當時的中國是侵略,是血性屠殺,是殖民統治。漢人是亡國奴。3000年中華文明與落後野蠻的遊牧文化是兩個概念。你的提問沒有邏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半聯動時踩著腳剎為什麼不熄火?坡道起步時踩著腳剎到半聯動怎麼也不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