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ysmi31850

    外部世界是透過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來接觸和感受外界刺激,然後在我們內心分別以色、受、想、行、識的五種蘊集的集合而生起綜合判斷,也就產生了七情六慾。所謂的情緒和心態,就是外界事物在內心的各種感受。這種感受是種種認知、判斷、聯想、心理和身體行為的一系列過程,就是說,對外界的喜愛、分別、執取,影響產生心中的愛和慾望,因為慾望而引出各種行為反應,從而使心理產生變化的情緒。在佛法中,愛,是緣於自我的和慾望的貪和佔有,由於得到或者得不到,從而產生痴迷、嗔恨等心理狀態。無論所愛的物件是男還是女,終究仍是這樣的規律。所以倒推的話:煩惱是因為各種得與失的佔有慾望;慾望是因為愛的過度,失去自我的心理控制,無論是人是物;而愛,是來源各種心理感覺和眼耳鼻舌身的感官功能對外界的認知,最後在心中集合成不同的意識,對這些意識產生喜樂憂傷種種感受;而所有心理與身體器官的功能緣於各種判斷構成的行為驅動,而這種驅動的根源就是錯誤的判斷和思維,即無明。也就是佛法所說“無明是行(行為意願)的根源,行是識(意識驅動)的根源,識是認識名色(世界)的根源,名色是由於六入(指身體與心理的感受器官),六入產生觸(接觸),觸產生感受,受生起愛,愛產生佔有索取,取的行為產生種種有(行為後果),有構成生老病死等等苦(苦惱、煩惱),而苦惱煩惱又成為無明的因,繼續一個輪迴。所以佛法並不是讓我們忘記感情,而是讓我們知道怎樣理解感情。愛不是錯,執迷於得失、慾望的種種煩惱而不知道中道行事,則是錯誤的行為。也就是說,無論怎樣理解愛,無論愛的物件是誰,都需要由自己來掌握好尺度。由愛導致的佔有慾望才會產生煩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知女朋友不是處女,你持什麼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