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邯鄲小太保
-
2 # 脈渡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松禪, 別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並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閒人,晚號瓶庵居士,江蘇常熟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體仁閣大學士翁心存第三子,咸豐六年(1856年)狀元,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先後擔任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卒後追諡文恭。
翁同龢工詩,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幼學歐、褚,初學董其昌、米芾,中年後由錢灃上追顏真卿,又不受顏字束縛,結體寬博開張,筆畫剛勁有力,風格蒼渾遒勁,朴茂雍容,著有《翁文恭公日記》《瓶廬詩文稿》等。
翁同龢(1830——1904)曾被康有為譽為“中國維新第一導師”。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又是一位大書法家。 半畝園是常熟趙氏的藏書樓,背山面溪,亭邊花木扶疏,軒畔湖石嶙峋,閣下竹影搖曳。幽雅的環境正適合文人雅集。1872年至1874年,翁同龢因丁憂回籍守制,有短暫的賦閒,常熟及周邊地區的文人便雲集於此邀翁氏談書論法。盛情難卻,翁同龢便把多年來自己的心得和盤托出—— 翁同龢認為,秦漢時期,書法家中的上乘者寥若晨星。他敬佩蔡邕,《魯峻碑》寫得“骨氣洞達,爽爽有如神力”。還敬佩鍾繇,《乙瑛碑》如“雲鶴遊天,群鴻戲海”。在隋唐以後的書法名家中,翁同龢特別推崇顏真卿的書法,《多寶塔》工整嚴謹,用筆勁健;《家廟碑》柔中寓剛,綿內藏針;《爭坐位》蒼秀流利,舒捲有度。顏字的誕生,使中國的榜帖匾額一展新的形容,顏字的風格,體現了雄視四方的盛唐氣象。翁同龢還認為懷素筆走龍蛇,氣勢磅礴,活而不脫,離而不散,為學習草書的範本。 清末,學習秦漢篆隸、北碑的風氣日盛,翁同龢認為學習碑帖重在學其氣勢,輕在形似。學習碑帖的態度應是“博採”而不“專一”,陶冶眾體自成一家。 翁同龢認為臨池者應掌握分佈和著筆這兩大關鍵,對字的結體和行的章法上,“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入險絕,復歸平正。”這些話已領略到否定之否定的意趣。翁同龢還強調:“橫劃之平,亦為書家一大關鍵。”至於落筆,則“須曲折並須靈動”、“須懸臂,筆勢要張”。又指出書寫的常見病是“下筆處未能頓足”,“不頓則全字結構皆散且飄走站不起”。“要留意落墨時圓潤有力”,“講逆鋒法,則搦管要虛和”,字的結體才能“剛柔俱美”。 翁同龢還強調成熟的書法應具備“氣”、“勢”。氣勢大而體現在篇幅的章法上,小而體現在點劃的結體上。結體應有硬度,“書貴瘦硬方通神”。硬度和運腕有關係,“腕中無力,不得佳書”,而執筆堅實,腕方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