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大鼓開始,先將大鼓置於地上,調整大鼓腳長短讓大鼓外側鼓框離地1~2吋。
2.接下來裝踏板了,裝上踏板後首先要調整鼓槌的高度,鼓槌打到鼓皮的正中心,或比中心高一點的地方,大鼓聲音會有所不同,請依需要調整。
3.再來調鼓槌向後揮的角度,當放鬆踏板時,鼓槌以不碰到腳褲管為準。
4.再來調整鼓槌彈簧的鬆緊度,這個要看個人的習慣,調松踩起來比較不費力,但會影響速度,調太緊腳很快就會累,要試過很多次才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彈性。
5.接著要調鼓椅的位置和高度,鼓椅的高度以腳跟抬起時膝蓋比臀部稍微低為原則。但是因人而異,只要不費力、踩得快、輕鬆有勁道就可以。
6.再來就是調小鼓的高度,當鼓手兩手輕鬆自然放下時,鼓棒應可以剛好打到小鼓的中心。
7.小鼓的位置確定以後就可以決定 Hi-Hat 的位置,位置確定以後再來調它的高度,大約以用右手打擊時鼓棒可以貼平邊緣為準,如果要用鼓棒頭打Hi-Hat,只要稍微將手抬高即可,2片Hi-Hat 開度約2指幅, Hi-Hat高度約比小鼓高 15~20 公分。
8.接著調 Tom Tom,以鼓手的位置為準,用眼睛看鼓面時,可以看到鼓的中心。而鼓的距離可以用兩手握鼓棒,將其放在任中一個 Tom Tom 的中心後旋轉腰部,看鼓棒是不是也落於其它 Tom Tom 的中心。
9.Tom Tom 的角度以將鼓棒最自然輕鬆的打在鼓面時,鼓棒距鼓邊約一吋的高度為準。角度過大(傾斜)無法發揮力道,而且容易將鼓皮打凹,如果用束棒或鋼絲鼓刷會有將鼓皮戳破的危險,而角度過小(水平)鼓棒容易打到鼓框(Hoops)。
10.鼓架好以後最後調鈸了,鈸邊緣的位置以不要蓋住 Tom Tom 為原則,高度則看各人手的長短與喜好來決定,但是為了打擊時視覺美觀而將鈸架得半天高是不必要的。
眾所周知,鼓的聲音是“音頭”和“延音”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謂音頭就是擊打下去很短時間內兩鼓皮產生空氣壓縮和共鳴時鼓發出的聲音,而延音就是這段時間以後,鼓皮和鼓腔共鳴的很長的聲音。調鼓也是針對這兩個變數進行調節。下面的文字也按照鼓種類的不同,以這兩個量的改變作為衡量調鼓聲音的標準。
1.從大鼓開始,先將大鼓置於地上,調整大鼓腳長短讓大鼓外側鼓框離地1~2吋。
2.接下來裝踏板了,裝上踏板後首先要調整鼓槌的高度,鼓槌打到鼓皮的正中心,或比中心高一點的地方,大鼓聲音會有所不同,請依需要調整。
3.再來調鼓槌向後揮的角度,當放鬆踏板時,鼓槌以不碰到腳褲管為準。
4.再來調整鼓槌彈簧的鬆緊度,這個要看個人的習慣,調松踩起來比較不費力,但會影響速度,調太緊腳很快就會累,要試過很多次才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彈性。
5.接著要調鼓椅的位置和高度,鼓椅的高度以腳跟抬起時膝蓋比臀部稍微低為原則。但是因人而異,只要不費力、踩得快、輕鬆有勁道就可以。
6.再來就是調小鼓的高度,當鼓手兩手輕鬆自然放下時,鼓棒應可以剛好打到小鼓的中心。
7.小鼓的位置確定以後就可以決定 Hi-Hat 的位置,位置確定以後再來調它的高度,大約以用右手打擊時鼓棒可以貼平邊緣為準,如果要用鼓棒頭打Hi-Hat,只要稍微將手抬高即可,2片Hi-Hat 開度約2指幅, Hi-Hat高度約比小鼓高 15~20 公分。
8.接著調 Tom Tom,以鼓手的位置為準,用眼睛看鼓面時,可以看到鼓的中心。而鼓的距離可以用兩手握鼓棒,將其放在任中一個 Tom Tom 的中心後旋轉腰部,看鼓棒是不是也落於其它 Tom Tom 的中心。
9.Tom Tom 的角度以將鼓棒最自然輕鬆的打在鼓面時,鼓棒距鼓邊約一吋的高度為準。角度過大(傾斜)無法發揮力道,而且容易將鼓皮打凹,如果用束棒或鋼絲鼓刷會有將鼓皮戳破的危險,而角度過小(水平)鼓棒容易打到鼓框(Hoops)。
10.鼓架好以後最後調鈸了,鈸邊緣的位置以不要蓋住 Tom Tom 為原則,高度則看各人手的長短與喜好來決定,但是為了打擊時視覺美觀而將鈸架得半天高是不必要的。
眾所周知,鼓的聲音是“音頭”和“延音”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謂音頭就是擊打下去很短時間內兩鼓皮產生空氣壓縮和共鳴時鼓發出的聲音,而延音就是這段時間以後,鼓皮和鼓腔共鳴的很長的聲音。調鼓也是針對這兩個變數進行調節。下面的文字也按照鼓種類的不同,以這兩個量的改變作為衡量調鼓聲音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