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30558932451

    隋唐時代經過長期的民族融合,加上經濟繁榮、社會開放,服飾也日趨豐富華麗。開元以前女裝以窄袖為時尚,胡服尤其盛行,初唐婦女多喜歡戴胡帽,穿翻領窄袖袍、條紋小口褲,著軟靴、系蹀躞帶。中唐以後衣衫又趨於寬大。唐代社會上思想比較開放,常有婦女穿著男裝,還流行袒胸的低領衣服,喜歡在襦衫外面罩一件對襟短袖衣,叫做半臂或半袖,肩部搭一條披帛。唐代女裙的式樣繁多、色彩豔麗,尤其流行像石榴花那樣的紅裙,詩人稱之為石榴裙。男裝以圓領窄袖袍衫為主要的服飾,靴已成為士庶通用的鞋了。 宋代把單上衣叫做衫,衫的袖口沒有祛。有作為內衣的短小的衫,也有作為外衣的長大的衫。下襬加接一幅橫襴的襴衫是男子的常服。夾衣和綿衣叫襦和襖,襦襖是平民的常服。宋代還流行在衣衫外面加罩一件不加橫襴的寬大外衣,斜領交裾的叫直身,直領對襟的叫鶴氅。女裝外衣以襦衫和裙為主,上衣趨向短窄貼身,下裳流行褶襉裙。內衣有抹胸和裹肚,褲子是不露在外面的,只有下等人才單穿褲子。唐代流行的"半臂"是一種短袖外套,而宋代流行的外套叫背子。背子有長有短,有長袖有短袖,其特點是兩邊的衩一直開到腋下。 建立遼、金、元朝的都是少數民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的服飾都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契丹族的服裝,不論男女,都穿左衽、圓領、窄袖的長袍,袍裡面襯衫襖,下身穿套褲,褲腿塞在靴中。婦女在袍裡穿裙,也穿皮靴。女真族的服飾和契丹族相似,由於北方氣候寒冷,衣服以毛皮為主。元朝時,漢人保持原來的服飾。蒙古族男子以窄袖長袍和套褲為主要服飾,但由於受漢人影響,多改為右衽,而婦女的袍服還是以左衽居多。 明代官員的袍服為團領衫,系革帶,帶上鑲有玉片,這就是所謂的玉帶。職官的服色和花紋按品級高低而異。前胸和後背各織一塊方形的紋飾,叫做補子。文官的補子繡飛禽,武官的補子繡走獸,紋樣按品級各不相同。儒生都穿鑲黑邊的藍色直身,戴有黑色垂帶的軟巾,又稱儒巾。皂隸穿青色布衣,市井富民商人雖然能穿綾羅綢緞,但是隻許用青色或黑色。萬曆以後禁令鬆弛,豔衣麗服才遍及黎庶。 朝廷命婦的禮服為鳳冠、霞帔和大袖衫,常服為襖衫和裙,很少穿褲。背子穿得更加廣泛,合領大袖的背子可以作為禮服,直領小袖的背子則為便裝。還有一種無領、無袖、長至膝蓋對襟的馬甲,叫做比甲,深受青年婦女喜愛。 滿族入關建立清朝後用武力強迫漢人接受了滿族的服飾。男子的服飾有袍、衫、褂、褲。清代的長袍以衩來區分貴賤,皇族宗室開四衩,官吏士人開兩衩,一般市民不開衩。袍的袖口裝有箭袖,平時翻起,行禮時放下,因其形似馬蹄,又稱馬蹄袖。職官朝服的胸背正中也各縫一塊補子,稱為補服。補子也沿用明制文禽武獸,但是花紋與明朝不同,而且由於清朝的補服是對襟的,所以胸前的一塊分成兩半。有一種長不及腰、袖僅掩肘的短褂,叫做行褂,又叫馬褂。馬褂以黃色為貴,非皇帝特賜不能穿。還有馬甲,北方稱為坎肩或背心,是無袖短衣,男女都能穿。男子下身穿褲,穿裙的已不多見。 清初改服易冠規定"男從女不從",所以婦女的服飾有滿漢兩式。漢族婦女的頭飾有簪、釵、冠子、勒子等等,滿族婦女則以高如牌樓的"大拉翅"最具特色。滿族婦女的服裝和男子相似,也是穿袍衫馬褂,但一般比較緊窄,不像漢族女裝那麼寬大。漢族婦女在清初仍然穿明裝,以裙衫為主。以後滿漢服飾慢慢合流,衣衫漸趨短小,外面罩一件齊膝的背心。女裝特別講究用花邊來裝飾衣緣,於是花邊越滾越多,形成寬寬的衣緣。晚清流行穿褲子,穿裙子的漸漸少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教師個人發展願景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