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外媒釋出訊息稱:執導13部《貓和老鼠》的導演,95歲的吉恩·戴奇意外去世。
真是一個讓人心痛的訊息。
80後說:很慶幸我的童年是《貓和老鼠》;90後說:很慶幸我的童年也是《貓和老鼠》;10後說:很慶幸我的童年依然是《貓和老鼠》。
然而這部每集7分鐘、0臺詞的大神級別的動畫片,隱藏了太多型度的彩蛋。直到80年後的今天,我們才一一發現。
唯有精益求精,才有經典呈現
這部經典的動畫片1940年在美國首播,一經播出便風靡全世界。更是狂攬了7座奧斯卡最佳動畫獎,還有5次“毫不費力”的提名。
對比小李子陪跑奧斯卡十多年的經歷,其實不難發現,作為各類影片最高的榮譽殿堂,奧斯卡並不好拿。
是什麼讓這麼動畫片突出重圍呢?這源於背後的精益求精。
在《貓咪協奏曲》中,湯姆作為鋼琴彈奏者演奏《匈牙利狂想曲第2號》,結果小冤家傑瑞在整個過程中一直搗亂,貓和老鼠鬥智鬥勇,還要保證演奏不搞砸,整個過程既緊張又妙趣橫生。
在這幾分鐘裡,湯姆的每個音都踩在了琴鍵上,而且所有的音都是跟原曲的琴鍵完全對應的,就連大部分的高音也是對得上的,指法相當準確。
要知道,當時的1946年,製作動畫遠比今天覆雜得多,沒有膝上型電腦,沒有3D建模,一秒24幀的動畫,都是一張一張畫出來的。
在繪畫之前,要把整個音樂都規劃完整,並且湯姆要對準每一幀來演奏,一部動畫下來平均要15000張中間畫。
所以這一整合為了奧斯卡的最佳動畫短片。
實際上,這部動畫裡並不只有一首古典音樂。根據統計,出現在《貓和老鼠》中的古典音樂有五十餘首。
裡面涉及到的任何專業動作,比如樂隊指揮、彈鋼琴和舞曲這等等,就算當時技術不成熟,製作團隊從不偷工減料,所有的動作甚至口型都能對上,確保每一幀都絲毫不差才播放出來的。
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最早的《貓和老鼠》是先畫在紙上,再轉繪到膠片上,而當時膠片的價格非常昂貴,為了製作一集動畫片,150個人的團隊,花了整整18個月才完成。
這並不是個例,竟然是“常規操作”。從1939年至今,《貓和老鼠》總共有160多集,在這些動畫中,最長的製作週期達到18個月,即使是難度較低的,也要花費2-3個月。
平均下來,每集要花費半年來製作7分鐘的長度,由此可見,其用心程度堪稱極致。
在創作過程中,動畫師經常用自己的表情做參考,由此畫出多種情緒的表情。
為了模仿動畫中角色的動作,導演就自己站在椅子上,不顧身份不顧形象。
甚至連動畫中的音效,有時候都是音效師現場配的。
正因為製作團隊的不懈努力,才使得動畫中每一處細節經得起推敲。場景逼真,比如冰箱裡的美食,哪怕只是背景,也非常精緻;傑瑞的臥室小巧有趣,床是用沙丁魚罐頭做的,沙發是缺了口的茶杯,用火柴棒做成的椅子;
也正是背後團隊的不懈努力,才讓這部動畫看起來“毫不費力”的5次提名奧斯卡。
可是哪裡有毫不費力的事情呢,不過是非常努力,才看起來輕輕鬆鬆。
很多人覺得它只是一部動畫片而已,只適合小孩子看,其實,在這部動畫裡,很多人生道理它早就說透了,只是當年的我們並沒有看懂罷了。
時隔80年的動畫,如今看來依然毫不遜色,依舊會被打動,依舊能夠捧腹大笑,也許這才是經典的力量。
而如今我們懷念它,或許並不是懷念這部動畫,而是那些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啊。
各位網友,你們有何看法呢?
昨天,外媒釋出訊息稱:執導13部《貓和老鼠》的導演,95歲的吉恩·戴奇意外去世。
真是一個讓人心痛的訊息。
80後說:很慶幸我的童年是《貓和老鼠》;90後說:很慶幸我的童年也是《貓和老鼠》;10後說:很慶幸我的童年依然是《貓和老鼠》。
然而這部每集7分鐘、0臺詞的大神級別的動畫片,隱藏了太多型度的彩蛋。直到80年後的今天,我們才一一發現。
唯有精益求精,才有經典呈現
這部經典的動畫片1940年在美國首播,一經播出便風靡全世界。更是狂攬了7座奧斯卡最佳動畫獎,還有5次“毫不費力”的提名。
對比小李子陪跑奧斯卡十多年的經歷,其實不難發現,作為各類影片最高的榮譽殿堂,奧斯卡並不好拿。
是什麼讓這麼動畫片突出重圍呢?這源於背後的精益求精。
在《貓咪協奏曲》中,湯姆作為鋼琴彈奏者演奏《匈牙利狂想曲第2號》,結果小冤家傑瑞在整個過程中一直搗亂,貓和老鼠鬥智鬥勇,還要保證演奏不搞砸,整個過程既緊張又妙趣橫生。
在這幾分鐘裡,湯姆的每個音都踩在了琴鍵上,而且所有的音都是跟原曲的琴鍵完全對應的,就連大部分的高音也是對得上的,指法相當準確。
要知道,當時的1946年,製作動畫遠比今天覆雜得多,沒有膝上型電腦,沒有3D建模,一秒24幀的動畫,都是一張一張畫出來的。
在繪畫之前,要把整個音樂都規劃完整,並且湯姆要對準每一幀來演奏,一部動畫下來平均要15000張中間畫。
所以這一整合為了奧斯卡的最佳動畫短片。
實際上,這部動畫裡並不只有一首古典音樂。根據統計,出現在《貓和老鼠》中的古典音樂有五十餘首。
裡面涉及到的任何專業動作,比如樂隊指揮、彈鋼琴和舞曲這等等,就算當時技術不成熟,製作團隊從不偷工減料,所有的動作甚至口型都能對上,確保每一幀都絲毫不差才播放出來的。
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最早的《貓和老鼠》是先畫在紙上,再轉繪到膠片上,而當時膠片的價格非常昂貴,為了製作一集動畫片,150個人的團隊,花了整整18個月才完成。
這並不是個例,竟然是“常規操作”。從1939年至今,《貓和老鼠》總共有160多集,在這些動畫中,最長的製作週期達到18個月,即使是難度較低的,也要花費2-3個月。
平均下來,每集要花費半年來製作7分鐘的長度,由此可見,其用心程度堪稱極致。
在創作過程中,動畫師經常用自己的表情做參考,由此畫出多種情緒的表情。
為了模仿動畫中角色的動作,導演就自己站在椅子上,不顧身份不顧形象。
甚至連動畫中的音效,有時候都是音效師現場配的。
正因為製作團隊的不懈努力,才使得動畫中每一處細節經得起推敲。場景逼真,比如冰箱裡的美食,哪怕只是背景,也非常精緻;傑瑞的臥室小巧有趣,床是用沙丁魚罐頭做的,沙發是缺了口的茶杯,用火柴棒做成的椅子;
也正是背後團隊的不懈努力,才讓這部動畫看起來“毫不費力”的5次提名奧斯卡。
可是哪裡有毫不費力的事情呢,不過是非常努力,才看起來輕輕鬆鬆。
很多人覺得它只是一部動畫片而已,只適合小孩子看,其實,在這部動畫裡,很多人生道理它早就說透了,只是當年的我們並沒有看懂罷了。
時隔80年的動畫,如今看來依然毫不遜色,依舊會被打動,依舊能夠捧腹大笑,也許這才是經典的力量。
而如今我們懷念它,或許並不是懷念這部動畫,而是那些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啊。
各位網友,你們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