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後山林靜

    看到這個問題,很想說幾句。人的很多心理問題來源於被壓抑的內心。我先百度了一下,到底什麼叫懂事?懂事就是學會理解別人,體諒大人的良苦用心,體諒他人的苦,能做的事情自己獨立做,就是可以分解大人的擔子。不要讓大人為你生氣那就是懂事的表現。原來不讓大人生氣就是懂事?那如果你做的是正確的事,但大人生氣了,孩子就不懂事了?那孩子是不是很受傷呢?

    我們說的懂事都是以父母定的標準來衡量的,而不是以自己的感受來衡量的。懂事的孩子確實很受傷。在生活態度取向的型別中屬於取悅性。這和父母的養育風格有關。孩子唯有事事聽從父母的話,才會得到父母的肯定和喜歡。父母才會誇孩子是個懂事的孩子。取悅型的人因為想讓別人開心,就會妥協自己,而自己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

    在一個家庭裡,如果有兩個孩子,父母往往會要求大的要無條件讓著小的。不要跟小的爭,哪怕小的無理取鬧,這就叫懂事。懂事的孩子能不壓抑嗎?

    懂事的孩子會自己獨自承受痛苦。有的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他們就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學鋼琴學舞蹈等等。孩子已經學得很痛苦了,當他們不想學的時候,就有父母說:‘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你知道多少錢一節課嗎?你能不能懂事一點?我們家就指望你了。’好吧!懂事的孩子還能說什麼呢?含著淚繼續學習。因為他們不想做一個讓父母傷心失望的人。

  • 2 # 催催vlog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但是說真的太懂事的孩子真的很容易受傷!太懂事的孩子容易失去自我

    就拿我家孩子來說吧,因為我女兒就是那種很乖的孩子,家裡什麼事她首先考慮到的都是別人,就好比跟自己弟弟妹妹在一起玩,孩子一起玩耍都會有摩擦,我女兒總是護著比她小的孩子!有時候我就問她,你為什麼不自己玩自己的,光顧著弟弟妹妹她們,她說她們太小了,我保護她們是應該的呀!我 還能說什麼,我還是比較喜歡孩子能自私一點……這樣太沒自我了太懂事的孩子心理壓力比較大

  • 3 # 小布點mami

    懂事的孩子最受傷,我深有感受。小時候在父母眼中,我一直就是個懂事的孩子,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在父母誇讚的引導下讓給別人是常有的事,聽著來自別人口中的誇讚,其實我內心並不情願。長大後的我,學會了凡事懂事謙讓,但這種性格並沒有給我帶來多大的益處,更多的是周圍的人把我的懂事看成是老實好欺負。有時也忍不住想反抗,但早已在內心深處形成的性格讓我很難做到。

    不要用誇讚的話語引導孩子過多的謙讓別人,這對孩子不公平。

    俗語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我們雖然不要求孩子用要挾的方式去得到自己的需要,但我們也不強求孩子,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讓給別人。謙讓是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之上,和自己的朋友可以謙讓,但面對那些熊孩子的各種搶奪,這種謙讓不僅傷害了自己的孩子,還讓這些有過度要求的孩子養成搶奪別人物品的習慣。

    父母都希望有一個懂事的孩子,但我們不能勉強過小的孩子過於懂事,太小的孩子還不具備過於懂事的條件,大多數是以討好的方式來滿足自己從父母口中聽道的懂事一詞。

  • 4 # 阿娥你好

    凡事都有兩面性。“懂事”是個什麼概念?題主把“懂事”和“壓抑”做了連線,彷彿“懂事”意味著“壓抑”。

    “懂事”如果和“壓抑”邏輯上成立的話,題主所理解的“懂事”就是被壓制、被控制的結果。這樣的“懂事”實際上是虛假的偽裝自己,為了討好強勢之人的不得已而為之。

    這樣的“懂事”當然會產生被壓抑的痛苦。

    筆者理解的“懂事”是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場合做適當的事情。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分寸和尺度的把握時時刻刻存在於生活的一言一行中。

    真正的自由不是放縱,真正的懂事不是表裡不一,好的行為習慣受益最大的還是自己。

    筆者一直不理解所謂的“乖”,筆者自己也不認同通常認識裡的“乖”,“乖”只是強勢之人控制弱勢之人的牽強的理由。

    越強大越自由,還是先積累實力吧。

  • 5 # 積木育兒

    曾與高校的心理老師聊過,記得她說過一句話,我記憶深刻。來做心理諮詢的孩子大部分都“太好了”,而心理諮詢的目的是使他們能夠“壞一點”,或者說能夠允許自己表達慾望。

    懂事的孩子,可能是會察言觀色的孩子,可能是會犧牲自我滿足對方的孩子,可能是個小大人反過來照顧父母情緒的孩子。

    一個不敢快樂的女孩

    女孩說,她從來不敢自己快樂,哪怕已經嫁人了,還是會沒完沒了地討好對方,照顧對方的情緒。她說,我也不喜歡這樣子,我總是不敢一個人快樂,一旦快樂的時候,我總會想起那個在家裡不幸福的媽媽。原來很小的時候,她就學會了照顧媽媽的情緒。爸爸經常不回家,她需要幫助媽媽打電話把爸爸叫回家,給媽媽擦眼淚,安撫媽媽的痛苦,媽媽內心的焦慮與不安都從她這裡得到宣洩。她從小就知道了,要聽話,要懂事,媽媽在受苦,只有她聽話才能緩解媽媽的痛苦。

    形成假性自我

    孩子要不斷地討好父母才能得到父母的愛,孩子要不斷地順從才能換來媽媽的愉快,不然媽媽的難過都是你害的,這個孩子,就會不斷地去壓抑自己的內在情感,她本身的情感好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媽媽的,長大後,也不知道自己應該要做什麼,這就是假髮自我。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逐漸與自我真實的感受和情緒失去聯絡,表面上看上去可能非常努力,非常出色,但會變得很“假”。

    恰到好處的迴應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媽媽需要不斷地迴應孩子。當孩子還是小嬰兒時,需要母親無條件地滿足孩子,讓嬰兒感覺自己是強大的,感覺媽媽可以滿足他,可以迴應他的願望。那麼,他就會有力量去成為她自己,擁有自我價值感。

    希望父母可以培養一個真實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致青春的詩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