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人凡心23

    那肯定呀,只有能懂得父母心的兒女才算好兒女。

    能知道父母想什麼,能知道父母需要什麼,能急父母所急,始終能知道父母的心思,這樣的兒女才算好兒女。你如果光顧你自己的小日子,整天忙於工作,工作之餘就到自己的小天地去了,對於父母不管不顧,以至於他們的健康、飲食、甚至於愛好從來不聞不問,那肯定老人們是會很傷心的。再忙,那怕平常多打幾個問候的電話,也是可以的。父母也不一定需要你們什麼,有時候一聲簡單的問候就會感動好多天。要知父母恩,自己養兒孫。如果到了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時候,就為時已晚,後悔也是無用的。大作家賈平凹說,行孝要趁早。一點不假!

  • 2 # 胡亞濤

    父母給了兒女生命之軀,靈魂之翼。兒女要懂得感懷之心。

    父母給了兒女成長之力,助長之劍。兒女要懂得感謝之心。

    父母給了兒女生活之道,傳教之言。兒女要懂

    得感恩之心。

    父母之幸福,是給予兒女最高的福報。

    父母之樂道,是給予兒女最大的快樂。

    父母之安祥,是給予兒女最好的寬慰。

    父母之健康,是給予兒女最爽的福利。

    父母之和諧,是給予兒女最真的獎勵。

    懂得父母的心,父母寬心幸福。

    兒女快樂,家庭和諧。

    共生共存,法理之道。

    共同福祉,忠孝之道。

    相互依存,明理之道。

  • 3 # 使用者義薄雲天

    懂得父母心的兒女才是好兒女?!果真如此嗎?這裡淺談一下個人的看法,當然,本人先宣告,對這種說法我並不否認,我只想對它作一個延伸和補充。

    我記得子游問孝中,子游問他的老師“何為真孝?”,孔子說:“今子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什麼意思呢?孔子告訴我們,多數人覺得讓父母有房住,有飯吃,就是對父母的孝,但若僅限於這個層面的話,不能心存虔誠仁愛之心,那就未免太膚淺了。眾所周知,過去包括現在對孝比較看重,“百善孝為先”嗎。讀過三國的都知道,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並無大材的袁紹為什麼能一呼百應,聚合那麼多人才在自己身邊,原因是很多人看重袁紹是個大孝子,而並非有大本事。

    現在讓我們把話題打住,回到生活中來。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是乖乖仔呢?在父母面前做點力所能及的小活,說點讓父母開心的話,隔三差五的打個電話問侯一下、關心一下父母的身體!這樣的兒女誰都喜歡。但我就想問了,請問這樣的兒女又有多少人能做的到了?不是迫於生計又有多少人願意背井離鄉,為了工作又有多少人能在父母面前盡到孝道?他們有時也想多陪陪父母,多與父母嘮嘮嗑,說上幾句曖心的話,可生活有時硬是壓縮了這個時間。古人有句話叫“忠孝不能兩全”啊!如果是這樣推論的話,難道這些“不懂”父母心的遊子們是不是就不是好兒女呢?!

    說個我身邊的故事。我的堂哥弟兄二人,老大在家種地,一年四季守在老父親身邊,可能是朝夕相處的緣故,老人家只念老大的好。老二在外打工,只有逢年過節才回趟家。家裡的費用開銷用度都是老二出錢,但在老人眼裡卻寵大薄小,故此弟媳則頗有微詞。憑心而論,我也覺得老二有點委屈,難道就只因為對待老人的“寬心”方式不同嗎?

    所以我才說,只要孝在心中,即便在天涯海角都是好兒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和尚比較胖而道士比較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