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62351928464

    博物館的種類太多,只能從理論上大略一談,並不是所有的博物館都是週一休整的,這只是大多數,尤其是私立博物館,就會靈活很多。 閉館的時候在做什麼: 博物館有二重性:部分割槽域對觀眾開放,部分割槽域不對觀眾開放。不開放的區域,以及該區域的專業工作,一般不受開館和閉館的影響。 與開放區域相關的部門也並沒有因此而多一天假期。如同這次故宮博物院實行週一全天閉館開放部的人員也會按時上班,只是工作內容變成了針對安全、消防、遊客服務等多方面的安全培訓。 閉館期間,一線人員會利用這天組織相應座談。首先把遊客最新最迫切的需求,及時反應給領導。其次,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今後更好的為觀眾服務。其他部門也會加緊對文物進行保護修繕研究。 閉館的來源: 據原中國博物館學會社會教育委員會主任、原北京博物館學會社會教育委員會主任齊吉祥介紹: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國博的前身——中國歷史博物館等大博物館開始實行週一閉館,自1985年後,全國博物館逐漸形成每週一閉館的“慣例”。博物館選擇週一閉館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在週末雙休日,參觀人流最大,緊跟著的週一參觀者會少許多。而經歷過週末大人流後的博物館,也是最需要“休整”的。 閉館帶來的問題:近年來,中國的博物館數量迅速增加,參觀博物館也日益成為了人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情況下,週一閉館的“固定模式”沒有隨之進行“應景”的調整。“拿北京來說,旅遊行業日益火爆,博物館、科技館等室內參觀場所日益成為外地觀眾重要的旅遊"站點"。參觀人數的激增和週一全體關門的博物館、科技館等場所形成矛盾。 博物館的公益性質 博物館的性質決定了博物館具有公益性質的特點。很多博物館管理者把公益性視為博物館進入市場的包袱和束縛。其實博物館公益性可以使博物館具有良好的公眾形象,獲得更好的稅收優惠,也使博物館能夠更容易進行公關宣傳,能夠更直接的和教育、環保、旅遊等部門聯絡,開展合作。 旅遊業是一項靠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認知度來吸引遊客的特殊產業,只要善於利用,博物館的公益形象就是博物館長遠發展的獨特優勢。博物館在旅遊運作過程中,應該更加珍惜自己的公益形象,把握商業化運作的尺度,避免負面訊息,更不要利用負面訊息炒作。 中國目前博物館的規模: 根據《中國博物館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的統計,中國登記註冊的博物館數量已由的2200多個,發展到3589個,並繼續以每年100個左右的速度增長。中國平均每40萬人擁有1個博物館;到2020年,將發展到25萬人擁有1個博物館。中國統計在冊的民辦博物館有400多家,再加上未正式註冊的,數量已近千家。近幾年,先後進行了博物館等級評估和博物館執行評估,共評出一級博物館83座,這是代表中國博物館水平的第一方陣。[1] 而根據國家文物局2013年7月釋出的2012年度全國博物館名錄顯示,到了2012年底,全國備案博物館3866家,其中國有博物館3219家(文物行政部門管理的國有博物館2560家,其他行業性國有博物館659家),民辦博物館647家。 為服務社會公眾,現將其中專業化程度較高、功能比較完善、社會作用比較明顯的有3322家博物館。包括國有博物館2843家(文物行政部門管理的國有博物館2292家,其他行業性國有博物館551家),民辦博物館479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適合學習武術還是跆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