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寄愁心與明月”這句詩出自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首先說明,這是一首合律的七絕。然後再來看題主的疑惑。
按照格律詩正格,律句的平仄關係是兩兩交替的。
我們結合李白這首詩來看。
一首格律詩,我們是透過首句來確定它的平仄關係。“楊花落儘子規啼”,平仄為“平平仄仄仄平平”,看首句第二字為平,尾字為平,所以這是一首“平起平收”的格式,根據“對”、“黏”規則得出整詩平仄關係: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也就是說二四六關鍵位置應該是:
平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
我們驗對平仄,會發現平仄基本上是符合的,唯有第三句,就是題主提出的疑問“我寄愁心與明月”,平仄為“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就是二四六位置為“仄平平”,這樣看起來是不符合平起平收七絕平仄格式的。
不過這並不是出律。
這是在格律五絕正格“平平平仄仄”的變格“平平仄平仄”上發展出來的七絕變格。這種五絕變格在唐詩中大量存在,我們也可以看做是第三字出律,第四字做出了本句拗救,對整首詩的平仄推導沒有影響。
不但不影響平仄,還為這句詩的發音增加了一點靈活性,讀起來也沒有不順的感覺。
這種現象在唐詩中很多,特別是在試帖詩中大量存在。古人為這種特殊存在的變格取了個名字,叫做“鯉魚翻波”,實際上就是五絕“平平平仄仄”三四字平仄互換,七絕“仄仄平平平仄仄”五六字互換,其他句子平仄不動。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的“移舟泊煙渚”,“平平仄平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無為在歧路”,“平平仄平仄”。這都是合律的。
“我寄愁心與明月”也是這麼一個典型例子。
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再去看其它句子,既沒有失替,也沒有失黏、失對,押韻也是合的,格式上是合律的。同時詩意優美,文法精妙。
這就是一首曠世七絕。
“我寄愁心與明月”這句詩出自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首先說明,這是一首合律的七絕。然後再來看題主的疑惑。
按照格律詩正格,律句的平仄關係是兩兩交替的。
我們結合李白這首詩來看。
一首格律詩,我們是透過首句來確定它的平仄關係。“楊花落儘子規啼”,平仄為“平平仄仄仄平平”,看首句第二字為平,尾字為平,所以這是一首“平起平收”的格式,根據“對”、“黏”規則得出整詩平仄關係: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也就是說二四六關鍵位置應該是:
平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
我們驗對平仄,會發現平仄基本上是符合的,唯有第三句,就是題主提出的疑問“我寄愁心與明月”,平仄為“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就是二四六位置為“仄平平”,這樣看起來是不符合平起平收七絕平仄格式的。
不過這並不是出律。
這是在格律五絕正格“平平平仄仄”的變格“平平仄平仄”上發展出來的七絕變格。這種五絕變格在唐詩中大量存在,我們也可以看做是第三字出律,第四字做出了本句拗救,對整首詩的平仄推導沒有影響。
不但不影響平仄,還為這句詩的發音增加了一點靈活性,讀起來也沒有不順的感覺。
這種現象在唐詩中很多,特別是在試帖詩中大量存在。古人為這種特殊存在的變格取了個名字,叫做“鯉魚翻波”,實際上就是五絕“平平平仄仄”三四字平仄互換,七絕“仄仄平平平仄仄”五六字互換,其他句子平仄不動。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的“移舟泊煙渚”,“平平仄平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無為在歧路”,“平平仄平仄”。這都是合律的。
“我寄愁心與明月”也是這麼一個典型例子。
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再去看其它句子,既沒有失替,也沒有失黏、失對,押韻也是合的,格式上是合律的。同時詩意優美,文法精妙。
這就是一首曠世七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