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
2 # 使用者4383246126739
描繪了一幅邊陲大漠的壯闊雄奇景象。
這兩句詩表面上是在寫景,實質上卻形象表達出一種孤獨的感覺。“大漠”是一種廣袤而單調的空間,其特徵一個是空曠,另一個是凝止。“長河”也可以說是一個空間的形象,但它更重要的是透過流動來暗示時間的變移,即強調時間的永逝性。
其後面的意象“落日”,也更加強了這種時間的傾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一種根植於土地耕作的時間觀念;而“落日”基本上處於這個時間段的尾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在這個時間中往往生出一種沒落的悲涼感。
以即將結束的“落日”來對照“長河”,顯出時間上的無可奈何。同樣,“孤煙”相對於“大漠”,它是脆弱和無力的。特別是其中的“孤”,暗示了詩人心裡的某種困境。但是,即使“孤煙”明白自己的處境(自己總歸會隨風飄散,融入背景中的沙漠)。
可它仍然用“直”抗拒著廣袤的單調。孤煙是一個上升的意象,而“落日”則徐徐下降。“圓”看上去只與落日有關,但這種“圓”,伴隨著落日的下降,很快就會湮滅於無,那時,只有長河在無聲的流逝。
這樣,這種用孤獨的“直”來畫自己的人生之“圓”,它的代價是非常巨大的,不可避免地蒙上蒼涼的色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擴充套件資料:
《使至塞上》原文:
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輕車簡從將要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渾圓。到蕭關時遇到偵察騎士,告訴我都護已經到燕然。
創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發兵攻打唐屬國小勃律(在今克什米爾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
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涼州,出塞宣慰,察訪軍情,並任河西節度使判官,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即作於此次出塞途中。
回覆列表
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裡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紅樓夢》第四十八回裡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這就是“詩的好處,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又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這段話可算道出了這兩句詩高超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