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皇家橡樹1972

    歷史上是有過核飛機的,圖片上這就是,它的型號名稱是NB–36H核轟炸機,和它伴飛的是B–29戰略轟炸機。

    冷戰期間美蘇為了在軍事上壓倒對方都研製了各種各樣的“黑科技”,核轟炸機就是其中一列,美華人腦洞大開的認為:要是給轟炸機安裝上了核反應堆,那麼轟炸機就會像核潛艇那樣獲得無限能源,可以在天上長時間的飛行(據說可環繞地球80圈),再載有核武器對蘇聯就是極大的威懾!想法有了說幹就幹,美華人選用了當時最大的B–36轟炸機作為載體進行研製,由於美國的科技實力強大很短的時間就研製出來了小型壓水反應堆,安裝到了B–36轟炸機並且進行了試飛工作,但是美華人心裡沒底兒,害怕出現重大事故,在試飛的過程中並沒有啟動反應堆,仍然用轟炸機自身的發動機飛行,只是驗證了核反應堆在空中環境下的安全性,反應堆一直沒有被執行,嚴格意義來說NB–36H並不是核飛機。克格勃在獲知美華人研製核轟炸機後,迅速通知國內,蘇聯當時執政的是赫魯曉夫,想在任何領域都要和美國競爭的赫魯曉夫隨即下令研製核轟炸機,這樣重大的任務交由圖波列夫設計局完成,還是由飛機設計大師圖波列夫擔當總工程師。

    圖波列夫大師也仿效美國以圖–95戰略轟炸機為試驗平臺,同時核反應堆的設計工作交由165研究所完成...1961年圖–95轟炸機完成了安裝小型核反應堆工作,這架編號為46的轟炸機被型號命名為圖–114。圖–114的外觀與圖–95基本沒啥區別,主要是在內部騰出地方安裝了一個165所研製的BBP小型壓水反應堆,這個反應堆的堆芯部分有2噸重,為了進行核屏障在它的外面包裹了20噸重的鉛板和橡膠,同時還後續研製了兩型核燃料發動機,但當時這兩型發動機都沒有研製完成,初始試飛階段使用NK–14型螺旋槳核發動機。這張照片就是BBP小型核反應堆,總重量在20噸,雖然層層包裹但是仍然有核射線(γ射線)溢位,轟炸機乘組不穿三防服的條件下,一次飛行所受的放射量,相當於連續拍攝了幾千張X光胸透照片,嚴重的損害了機組的健康。圖–114試飛了60多架次,蘇聯認為:該機的核放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反應堆重量和體積太大擠佔了轟炸機內有限的空間,並且攜彈量限制下降,圖–95攜帶20噸彈藥可以飛行9000公里的距離,而圖–114只能攜帶不到4噸,威懾作用反而大大的不如...基於這幾點蘇聯認為核轟炸機的技術遠不成熟,也就沒有繼續發展下去,轉而研製洲際導彈的工作...美蘇的腦洞大開也就壽終正寢了。

    總體來說,核飛機的想法確實不錯,起碼可以有效的節約能源,但是它的安全問題到今天也沒有根本性的解決,乘坐後容易得白血病的飛機誰敢去乘坐和駕駛?這也是核飛機一直沒有再出現的根本原因。

  • 2 # 熊style

    核動力飛機不但美(NB—36)、蘇研製(圖—119)型號、制訂生產計劃,連中國也有過類似的構想!20世紀50年代,中國601所試圖設計一款“東風109”戰鬥機:它採用2臺核動力發動機,速度達到3.5馬赫,飛行高度3萬5千米,總重量30噸,採用三角翼設計,腳踏車式起落架——前無古人——美蘇都是以成熟的大型轟炸機為平臺,中國則以未知的殲擊機型號為平臺!後來,該款核殲擊機真的進行過風洞試驗:沒有進氣道——狂熱的中國飛機設計師們當時連原子彈的樣彈模型也沒有見過,如何設計飛行核反應堆呢?而美蘇核飛機的兩種核動力方案也沒有體現在"東風—109"上……由此可見,當時,中國核戰鬥機的想法比較幼稚!因此,這個專案不了了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竊讀記》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