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伊鐸迢

    不光是現代人對秦始皇陵感興趣,兩千年前的古人對於這位始皇帝的陵墓同樣充滿了好奇。比如西漢時期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他的史學名著《史記》中形容秦始皇陵:“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想要挖開秦始皇陵,首先需要面對兩個問題,一個是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另一個是在挖掘過程中面臨著太多不可控的因素。

    秦始皇陵的面積十分龐大,根據考古學家的測算,佔地面積達到56平方公里。秦始皇當初在修建皇陵時,調動了天下70萬刑徒來給自己修墓。這個陵墓從他13歲登基時就開始修建,一直到去世時都沒有修建好。等到秦二世胡亥繼位後,又修了兩年才修好。如此巨大的規模,在古代的帝王陵寢中是絕無僅有的。

    想要挖開如此規模龐大的皇陵,需要花費很多的人力物力。但是每年的考古經費是有限的,除了秦始皇陵,還有著許多其他的考古專案,這些都是需要資金的支援。而且,如果真的將秦始皇陵挖開,裡面的那些珍貴文物也需要保護,這每年花費在文物保護上的資金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所以,從經濟條件上來說,目前確實不適合挖掘秦始皇陵。

    除了資金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挖掘過程中,也要面臨著很大的風險。根據史書中的記載,秦始皇陵在修築過程中裝設了很多機關。比如《史記》中稱秦始皇在修築陵墓時,“令匠作機駑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除了弩箭之外,史書中關於秦始皇陵含有大量水銀的記載,在考古學家這些年的研究中也得到證實。秦始皇陵地宮中充斥著大量的水銀,這也會對挖掘過程造成一定影響。

    更重要的是,就算克服了上面這兩個困難,秦始皇陵也不見得就一定挖的成,因為真正困難的事情還在後面。如何保護被挖掘上來的文物,才是最令文物專家們頭疼的問題。因為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考古專家在挖掘萬曆皇帝定陵的過程中,已經受到了非常深刻的教訓,無數珍貴文物因為得不到有效保護,在接觸空氣的一剎那化為灰燼。

    萬曆皇帝的定陵是明朝十三陵中唯一一個被挖掘的帝陵,也是考古專家主動挖掘的唯一一座古代皇帝陵寢。1956年-1957年,考古專家們對定陵的地宮進行了挖掘,出土了一大批珍貴文物,例如金絲翼善冠、九龍九鳳冠等。雖然定陵出土了許多珍貴文物,但是專家們因為低估了文物保護方面的難度,所以導致很多定陵文物剛出土就遭到毀壞。而且,這種毀壞還是不可修復的。

    因為挖掘定陵所留下的教訓實在太過於深刻,使得從此之後,再也沒有考古專家敢提出挖掘帝陵的建議,誰也不願意再重蹈郭沫若的覆轍。而且,雖然現在的科技比上世紀五十年代要高很多,但是在文物保護方面其實進步並不大。如果真的挖開秦始皇陵墓,而裡面的文物又因為保護不周而損壞的話,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雖然人們對秦始皇陵充滿了好奇,也迫切的想要解開秦始皇身上的謎團。但是,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說,還是讓這座偉大的寶庫繼續埋藏在地下才是最好的選擇。而且,有時候保持神秘也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會讓人充滿更多的遐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動症學什麼才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