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廖廖廖可愛
-
2 # 紅圈視野
高錕(Charles Kuen Kao ),華裔物理學家,生於中國上海,祖籍江蘇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區),擁有英國、美國國籍並持中國香港居民身份。高錕是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華文媒體譽之為“光纖之父”、普世譽之為“光纖通訊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2009年,高錕與威拉德·博伊爾、喬治·埃爾伍德·史密斯共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光的傳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在中國古代,“舉火為號”的現象其實就是最原始的光通訊。進入近代以後,訊號彈、閃光通訊等光通訊形式出現。當然,這些方式在遠距離通訊中無法運 用,超出人的視野就不靈了,更無法傳送具有複雜內容的資訊。19世紀末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新的光通訊形式。1880年,發明電話的美國科學家貝爾開始傳送與接收光電話。到了第二年,貝爾發表論文 《關於利用光線進行聲音的產生與複製》,對他的光電話裝置進行了如實的報導。可是這種早期光通訊系統,並沒有適合光通訊的電磁波,通訊質量不高。進入20世紀60年代以後,技術手段漸漸完備,光纖通訊呼之欲出。I960年,世界上第一臺 紅寶石鐳射器問世。人們總是將這件儀器的發明歸功於美國休斯研究所的梅曼。這臺儀器開 創了現代光通訊的歷史時代。可是當時進行鐳射通訊受到的障礙不小,主要是氣候因素導致大 氣層內訊號的衰減。光導纖維的問世,使鐳射在大氣傳輸中出現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美籍華人髙煜博士曾大膽提出利用光導纖維,實現鐳射通訊的設想。1966年,他和他的同 事霍可漢寫了一篇題為《光波介質表面波導》的論文,首先指出:可以利用一定規格的玻璃纖維,作為光波導體而在實際通訊中應用。這篇論文受到通訊界的歡迎,高煜本人也得到了“光導 纖維之父”的美譽。1968年,一種新型無套層光纖被日本一家公司成功地研製出來,它具有聚焦和成像的功能,得到了“聚焦纖維”的別稱。幾乎同時,美國宣佈研製成一種新型的“液體纖維”,製造它時, 所使用的主要原料為石英毛細管。可惜的是,這兩種光纖的光耗損很難降低,所以並沒有什麼實用價值。1970年,康寧公司成功地研製出一種套層光纖。它的耗損率僅為20分貝/千米,卻能夠傳 輸15075路電話和275套電視。這項成果使通訊光纖的研究走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光纖通訊系統所使用的並非是單根光導纖維,而是一種光纜。這種物質是由許多光導纖維組成的。一根直徑為1釐米的光纜,包含的光導纖維可達到千根之多。光纜和電纜一樣可以架 在空中,也能夠埋入地下,還可鋪設在海底。1976年,日本在大阪附近的歷史文化名城奈良,籌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用光纜進行光通‘信的實驗區。僅僅過了兩年,那裡就擁有了 300個使用者。1979年,法國進行了一次光纜電視的實驗,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現在,在中國的北京、上海以及許多省會城市,鐳射數字通訊系統以及傳輸彩色電視的光纖通訊系統已經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