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茗史館

    倒也談不上感恩戴德,畢竟沒有日本他們也不會變成俘虜,不過日軍相對於清軍來說,顯然要更加善待俘虜。而這一切都要得益於日本的大力宣傳,這一方面是日本乃是新崛起的列強,急需獲得西方認可,從而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另一方面日本雖然是在和清軍交戰,但卻不可避免的觸動了西方的利益,因此他們也需要以此來獲得西方的好感,避免西方列強插手。說到底,日本不過是為了掩蓋自己的侵略罪行,將自己塑造成一支文明之師而已。

    △甲午海戰

    清軍與日軍對待俘虜的不同態度

    日本早在1886年就加入了國際紅十字會,並宣佈履行《日內瓦公約》。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之後,日本陸軍省便出臺了《戰爭俘虜處理規劃》。而清軍方面,此時完全沒有這個意識。這也導致清軍雖然是在抵抗侵略,卻始終無法獲得西方列強同情的原因之一。

    1、清軍對待俘虜。清廷當時並不瞭解關於俘虜的國際公約,其對待俘虜的方式仍然採取傳統方式,通常是隨意虐殺。清軍在北韓的文書記錄“上月初十日,左軍偵察兵與倭探兵遭遇於中和,位置距平壤四十清裡。我兵成功伏擊倭兵,敵受傷者十數名,殺斃七名,活捉一名。審訊該倭兵俘虜,其手書姓名西北平,然日軍進攻牙山之部署事未肯寡吐,是日下午遂梟。”而根據日軍隨軍攝影師龜井茲明的敘述,清軍不僅虐俘,還存在虐屍行為。

    △日軍為清軍俘虜做手術

    2、日軍對待俘虜。根據《戰爭俘虜處理規則》,日軍將清軍俘虜分別以“內地收容”和“戰地收容”的方式處置,且在居住、飲食方面予以優待,還為傷者提供治療,給死者安葬、立碑,而且允許俘虜給家裡寫信,當然信件內容是需要稽核的。根據此後統計的收容情況,被押回日本的清軍俘虜約1000人,而關押在遼寧海城的約有600人,他們在《馬關條約》簽訂後,被交還中國。

    得益於日軍的大肆宣傳,使得日軍獲得了西方國家和媒體的高度認可,盛讚其為“文明之師”,而清廷作為被侵略一方,卻被冠以“野蠻落後”的帽子。

    日本方面大肆宣揚,獲得了西方極大好感

    在日本方面的大肆宣揚之下,西方國家的確對日軍的作為給與了高度讚揚,例如美國《紐約世界報》記者克里曼在平壤戰役後便報道“日軍在北韓沒有犯下任何濫殺無辜的暴行,熱情地讚美日軍對待平民所變現出的仁慈和人道主義精神,並指出日本的優勢所在:這是日本躋身為世界文明之國的時刻……”

    △日軍的罪行完全被掩蓋

    即使在旅順釀造大屠殺之後,由於日本方面宣傳得當,仍然有不少西方媒體被矇蔽,例如美國《薩克拉門託蜜蜂報》便刊文稱:“當日本士兵攻入旅順時,隨即為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場景所震驚,他們的戰友們的屍體被肢解得七零八落,有的甚至可以看出是被活活燒死的。儘管如此,大部分日本士兵依然遵守紀律,善待清軍俘虜”。

    正如宗澤亞在《清日戰爭》中所說的那樣,日軍“雖然在擊沉高升號事件、平壤會戰處死越獄俘虜、旅順虐殺等問題上,受到歐美諸國的譴責,但是在戰場上救護俘虜、俘虜營中對清兵優遇、戰後俘虜全員返還、為陣亡俘虜埋葬立碑等,履行國際紅十字會憲章精神的行為,得到了歐美諸國的稱讚……”侵略者受讚美,被侵略者遭譴責,甲午之役的此種荒唐結局,背後折射的,是清國在近代國際法層面見識的淺陋。

    △日軍的侵略本質無法被掩蓋

    而對於俘虜本人來說,在被關押期間,的確有一些清軍俘虜因被日軍優待,而感動地落淚,並向日軍作揖致謝。不過要說他們從心底對日軍感恩戴德,倒也不然,雖說現實待遇比預想中的好的多,但如果沒有日本的侵略,他們難道會變成俘虜嗎?

    最後,不論日本如何進行“文明”的偽裝,也無法掩蓋他們侵略的本質。而且在甲午海戰之中,日軍並非沒有暴行,只是由於清廷的宣傳手段根本無法與日本相比,才造成了這一假象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上白玉京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