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49618505464

    1、建築物定位: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GPS”或“全站儀”。2、土方開挖階段:土方開挖階段放線,一般分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儘量把線拉緊,然後用勾股定理採用鋼尺合尺,尺寸要大一點,一般6、8、10m,這樣比較準確,首先在兩控制線上量取尺寸用紅鉛筆放點,然後兩人拉尺,一人擺動可以任意那根線與鋼尺的尺寸穩合。龍門板上固定施工線,用鋼尺從頭再校對一次,確認無誤後四周掛線、鋼尺校核,根據圖紙上的軸線尺寸用鋼尺量取放點,用鉛垂垂於地面,這樣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別放開挖線了,用水準儀在龍門板上測放控制高程。後者如果會用經緯儀或全站儀那就簡單多了,只要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圖紙上的距離、角度關係就可測量確定具體位置。3、基礎施工放線: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複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基礎施工採用外控法,即打好控制樁,用經緯儀投測軸線。4、主體施工放線: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5、沉降觀測:降點的設定:設定沉降觀測點的數目和具體位置根據規範和設計要求確定,在圖紙會審階段,施工單位、監理與設計院進行協商初步確定沉降點設定方案;待基礎施工完成後,根據實際地質情況進一步細化沉降觀測點的設定位置。為較好地進行沉降觀測,施工現場內埋設的水準基點應有利於直接引測,且數量不少於兩個,每次進行沉降觀測時,事先核查基準水準點是否發生異常變化,正常後才能進行施測。6、觀測記錄整理:每次觀測結束後,對觀測成果逐點進行核對,根據本次所測高程與首次所測高程之差計算出沉降量並將每次觀測日期、建築荷載情況標註清楚,畫出時間與沉降量、荷載的關係曲線圖。測量工程師必須將每次觀測結果及時向專案技術負責人、監理工程師進行彙報;若出現明顯沉降量的變化或不均勻沉降時,專案技術負責人還應及時與設計、勘察部門聯絡,確定進一步觀測的方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孔乙己續寫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