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snk8858

    人道主義泛指一切強調人的價值,維護人的尊嚴及權利的思潮和理論。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想。提倡關懷人,尊重人,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主張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國大革命時期,把它具體化為“自由”、“平等”、“博愛”。包括作為教育制度的人道主義、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 人道主義具有兩種含義:一種是作為世界觀和歷史觀的人道主義;一種是作為倫理原則和道德規範的人道主義。作為世界觀和歷史觀的人道主義,是歐洲資產階級早期的思想體系,產生於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其代表人物有:彼特拉克、但丁、薄伽丘、達·芬奇等。他們針對中世紀神學以神為中心,貶低人的地位和價值、蔑視世俗生活、提倡禁慾主義的思想觀點,提出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提倡“人權”否定“神權”,要求尊重人的價值,“人的尊嚴”、 人的“自由意志”,反對禁慾主義,提倡世俗教育和科學知識。在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中,啟蒙運動的思想家把人道主義原則具體化為“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要求充分實現發展人的天性的權利,建立人類“理性”的王國,使之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強大思想武器,在歷史上起了進步的社會作用。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就其在倫理道德方面的某些要求,如尊重人、關心人等,包含合理的內容,應當批判地吸取。但它的理論基礎即世界觀、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它用抽象的人、人性解釋歷史,把人類“理性”看作是社會歷史進步的動力,因而不能科學地說明歷史,而它所要求建立的“理性王國”,不過是資產階級的王國。在無產階級推翻資本主義和建立社會主義的革命鬥爭中,產生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即作為倫理原則和道德規範的人道主義。它與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具有根本的不同,是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歷史觀為基礎,是社會主義倫理道德的組成部分,是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的。宣傳和實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傅斯年先生早已指出:“春秋時人道主義固以發達。” 與其說中國古代文學,不如說中國古代哲學。儒家的民本思想,道家的休養生息。《易傳》講“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彖·賁》講:“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美國前東方學會主席顧立雅考證,中國的人道思想、中國的一部分制度,“透過阿拉伯人在12世紀傳到西西里的羅傑二世與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的朝廷”。 進而影響了後來整個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童子問易》指出:“《易經》絕對是世界共同的人文原點。”當然,有的人認為中國哲學就是啟蒙運動的來源,也不是不對的。可是說是中國哲學啟發了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康德等人都研究過中國哲學,但是也都不過一知半解。老子的思想“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杜甫的詩歌比較多的體現了人道主義思想比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空調與暖風機哪個費電?